但我既然来了,就是想切切实实为英林县的老百姓做点事,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总要有人沉下心去干。”
夏云州听完周惟清的话,神色也郑重起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说道:“过年时候你告诉我可能有工作调动,我就猜到你最终会选择来英林。
这两年,你在市委书记身边当秘书的时候,就没少跟我讨论、分析我们英林县的展困境和可能性。
英林县作为黄市的贫困县,家底太薄了。
全县人口满打满算四十万,其中壮劳力有三十万都在外务工,留下来的,十之七八都是老人和孩子,空心化太严重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剖析道:“县里没有大型的工厂企业,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各乡镇零零散散种植的茶叶。
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
大部分茶农的鲜叶或者粗加工后的毛茶,都被外省来的茶叶贩子低价收走了,人家拉回去精加工,贴上他们的牌子,价格就能翻上好几番。
县里不是不想改变,是太难了!
太穷了,本地的精深加工厂屈指可数,销售渠道更是狭窄,打不开销路。
现阶段如果不让那些贩子收,茶农的茶可能就烂在手里,更是大问题。
上面拨下来的补贴款就那么点,很多时候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哪里还能有多余的钱去大力补贴茶产业升级、搞品牌建设?”
周惟清静静地听着,面色沉静。
这些情况,在他下来之前就已做过大量功课,此刻听夏云州这位老同学、也是农业一线局长的亲口诉说,感受更为具体和深刻。
他深知,要打破这个循环,不仅需要清晰的产业规划、规模化的集群效应,更需要整合资源,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这个主管县长的全力推动和统筹协调。
就在县长周惟清与农业局长夏云州在办公室里深入探讨着全县农业展大计的同时,姜南星已经开着她那辆白色的汽车,驶出了农业局大院,融入了县城的车流之中,正朝着她具体负责的东河村茶园项目驶去。
她此刻还不知道,那位在局长办公室里有一面之缘、气度不凡的陌生人,正是新任的、主管她所在领域的一县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