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谋,不费一兵一卒,便迫使那突利可汗乖乖按约交易,送来数万头牛羊战马!
哈哈哈!
北疆大局已定!
一片繁荣向好!
此乃…不世之功啊!”
哗——!
整个朝堂瞬间沸腾了!
“天佑大唐!”
“秦王殿下千岁!”
“竟有如此盛况!”
“百万贯日流水?!
这…这简直…”
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好消息震撼了!
房杜二人相视一眼,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欣慰。
程咬金等武将更是抚掌大笑,与有荣焉。
然而,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兴奋稍稍冷却,陷入了另一种沉思。
“然!”
李世民语气一转,变得郑重,“秦哲也在急报中言明!
北疆初创,百业待兴,非军事之功可竟全功。
眼下,朔州急需两类能臣干吏!”
他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清晰而有力:“其一!
需一精通农事、工坊、户籍管理的能臣!
总理朔方民生,深化新政,推广农技,安置流民!
其二!
需一深谙商事、税法、刑名律令的干吏!
总理互市一切事务,掌市场、征税、断讼、接外邦、保平安!”
“此二人,权责独立,直禀于朕与秦王!
需极富实干之才,能吃苦,敢任事,绝非只会清谈的腐儒!”
李世民特意加重了最后一句,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文官队列。
“诸位爱卿!”
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下方,“可有人选荐于朕?为国举贤,正当其时!”
刚才还一片沸腾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传统出身、讲究资历与清贵的文官,脸上都露出了犹豫、甚至抗拒之色。
去朔州?那等苦寒边陲之地?虽说如今互市繁华,但终究是军管之地,远离中枢。
去那里,做的还是琐碎的民政、与商贾为伍的市易之事?这…有失身份啊!
而且,那是秦王秦哲的地盘,此人行事霸道,不按常理,在他手下做事,岂是易事?万一做不好…
一时间,竟无人主动应答。
就在这片沉默显得愈尴尬之时——
“陛下!”
长孙无忌忽然出列,拱手躬身,声音平稳,“臣,倒有两人选,或可一试。”
“哦?”
李世民眉头一挑,“辅机且言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地道:“这总理民生之人,臣举荐…司农寺少卿,崔仁瑾。
崔少卿出身博陵崔氏,熟知农桑,精通算学,为人老成持重,定能妥善处理朔州民政。”
“而这总理互市之人嘛…”
他微微一顿,继续道,“臣举荐…门下省给事中,郑元安。
郑给事出身荥阳郑氏,熟读律法,明晓典故,处事圆融,由他来执掌互市,与胡商交涉,定能彰显我天朝气度,不致失了体统。”
他这话一出口,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崔仁瑾?郑元安?这二人确实是世家子弟中有才干的,但长孙无忌举荐他们,其心可诛!
这分明是想趁机将关陇集团和山东世家的触角,伸向朔州这块新生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肥肉!
还想用“体统”
二字来框住秦哲那高效而“不合规矩”
的办事模式!
“陛下!
臣以为不妥!”
杜如晦立刻出列反驳,语气急促,“崔郑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