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如同为他描绘了一幅高效运转的帝国中枢蓝图,极具诱惑力。
但“内阁”
二字背后隐含的权力结构调整,又让他本能地警惕。
他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虽未说话,但眼神中的肯定已十分明显。
他又看向激烈反对的长孙无忌等人,心中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最终,疲惫的现实和开创盛世的雄心,压倒了对未知的顾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李爱卿所言…朕,准奏!”
“即日起,朕决议,试行‘内阁制’!”
“命房玄龄、杜如晦,即刻筹备组建内阁事宜,拟定阁臣遴选标准、议事规程、票拟格式!”
“命吏部…不!”
他看向长孙无忌,又看向房玄龄,“命房玄龄、杜如晦,会同…魏征,总揽新科举一切筹备事宜!
要快!
要实!”
“退朝!”
说完,李世民不再看任何人,起身,有些踉跄地走向后殿。
他需要休息,更需要独自消化这个将彻底改变大唐权力运行模式的重大决定。
朝堂之上,留下心思各异的群臣。
房玄龄、杜如晦面色凝重却带着使命感。
长孙无忌脸色阴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魏征目光复杂,既有对制度的审视,也有对选才的期待。
而李算等红棍,则面无表情,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日常汇报。
一场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伴随着巨大的效率压力和人才危机,在这贞观二年的朝堂上,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大唐的皇权运行方式,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