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低垂着头,感觉到高拱那阴鸷的目光如芒在背。
他心中暗自警醒,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权力旋涡中,自己必须步步谨慎,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徐阶依旧保持着那副温煦沉静的模样,仿佛刚刚那一场激烈的交锋不过是寻常的茶酒闲谈。
他轻轻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浅酌一口米酒,酒香在口中散开,他的眼神却越深邃。
“高公,朝堂之上本应和衷共济,共为社稷谋福。
这画舫之事不过是小小波澜,切不可让它扰了我们为君分忧的初心呐。”
徐阶缓缓说道,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高拱冷哼一声,将酒杯重重放在桌上,“徐阁老说得倒是轻巧,可这朝堂之中暗流涌动,若不揪出那搅弄风云之人,日后恐生大患!”
徐阶微微一笑,“高公所言极是。
只是这调查之事,需得有真凭实据,切不可因一时之气而误了大事。”
他顿了顿,又道:“依徐某之见,不如我们暂且放下此事,先着手处理眼下的政务,比如北虏倭寇之患,这才是当务之急。”
高拱眉头紧皱,心中虽对徐阶的话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所言有理。
“哼,徐阁老倒是会转移话题。
不过这北虏倭寇之事,自然也不能懈怠。”
申时行见气氛稍有缓和,便小心翼翼地开口道:“二位阁老,北虏与倭寇之患由来已久,若要彻底解决,需得从长计议。
我们不妨先派遣得力将领加强边防,同时整顿海防,双管齐下,或许能有所成效。”
高拱和徐阶同时看向申时行,徐阶眼中露出一丝赞赏,“申侍将所言甚是。
只是这将领的选派至关重要,需得是有勇有谋、忠心耿耿之人。”
高拱微微点头,“不错,此事还需仔细斟酌。
申侍讲,你平日里对朝堂官员多有了解,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申时行心中一紧,知道这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但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考验。
他思索片刻,说道:“回高阁老、徐阁老,依下官之见,戚继光将军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他在抗击倭寇方面经验丰富,且治军有方,若能派他前往海防前线,定能有所作为。
至于边防,杨照将军也是一员猛将,他多次抵御北虏侵扰,战功赫赫。”
高拱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戚继光和杨照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只是此事还需奏请皇上定夺。”
徐阶也表示赞同,“高公所言极是。
我们这就联名上书,向皇上举荐此二人。”
三人商议妥当后,便开始着手起草奏章。
申时行在一旁协助,他的心思却并未完全放在奏章上。
他深知,这场权力之争远未结束,高拱和徐阶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被政务掩盖,日后必定还会有更激烈的冲突。
而自己,夹在这两位阁老之间,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机会在这权力的夹缝中站稳脚跟。
奏章写好后,高拱和徐阶决定次日早朝便呈递给皇上。
申时行看着两位阁老的身影,心中暗暗祈祷这场权力风暴能够早日平息,让朝堂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他心中也清楚,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这充满野心和欲望的朝堂之上,权力的争夺永无止境,而他,也注定要在这风暴中艰难前行……
次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紫禁城深红色的宫墙在晨曦中显得庄严肃穆,却也透着几分冰冷的威严。
申时行早早来到了文渊阁值房,昨夜虽只睡了两三个时辰,精神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将昨夜反复斟酌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