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皇帝意见(1 / 2)

皇帝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旋即又舒展开,但那刹那的变化却清晰地落在下方几位重臣眼中。

他并非不谙世事之人,昨夜画舫风波早有耳报传来。

他略显疲惫地微微后靠,手指习惯性地轻轻揉按着太阳穴。

“高卿所言,亦不无道理。”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闷,仿佛被这接连的朝务扰得烦闷,“徐卿所言,亦是老成谋国之论。”

他似乎在权衡,目光在两位重臣身上缓缓扫过,最后停在徐阶身上多了一瞬。

高拱的心猛地一沉,他能感到皇帝那目光中偏向的意味。

他正要再次强奏,皇帝却抢先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夺:

“卿等皆是为社稷着想,忠勤可嘉。

然画舫之事,酒宴杂言,捕风捉影,究系小节。”

皇帝顿了顿,看向徐阶,“徐阁老说得对,当下社稷安危系于南北两防。

戚继光、杨照,即刻驰赴任所,不得迁延!

兵部立即拟定敕令符节,用印颁,务求军令通达,兵贵神。”

“遵旨!”

兵部尚书及徐阶立刻应声,高拱也只能强压心火,跟着躬身领命。

皇帝似乎满意地点点头,但并未结束今日这场廷议。

他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目光缓缓移向殿中垂站立的申时行,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申时行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至于徐阁老所虑人心浮动、耗费时日……”

皇帝的目光收了回来,声音沉稳了几分,“彻查便不必了。

但礼不可废,规矩不可无。

徐阶。”

“臣在。”

徐阶心头微动,肃然躬身。

“你身为元辅,此事责无旁贷。

即日以内阁名义,明一道训诫给都察院及各科道言官。

言明当此国事艰难之时,百官应以朝廷休戚为念,心社稷,行光明。

再有构陷倾轧、党同伐异、捕风捉影、摇惑人心者,一经查实,定严惩不贷!

着都察院一体申饬,明白劝谕。”

这道旨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高拱胸腔中那股不平之气几乎要冲破喉咙!

徐阶一番言论,竟将一场要命的风波,轻描淡写地扭转成了对百官的“训诫”

?他的弹劾与要求“彻查”

,竟被皇帝轻飘飘地用“大局”

和“琐屑”

挡了回来,变成了敲打所有言官的铁尺?

一股寒意夹杂着屈辱涌上心头,这哪里是处置昨夜之事,分明是借机对言路的一次警告!

他几乎能想到那些年轻气盛的科道官收到内阁训诫后的愤懑与反弹——矛头当其冲会指向谁?是高某人推动了彻查!

是徐阶将彻查化为了训诫!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越过前方的同僚,直刺皇帝,声音因压抑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

构陷之举关乎社稷根本,岂能仅以训诫轻纵?若不开刀放脓,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殿内空气瞬间凝滞,针落可闻。

徐阶不等皇帝开口,已上前一步,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沉甸甸的份量:“高公息怒。

陛下圣明烛照,洞悉秋毫。

训诫百官,正是正本清源,亦是安定朝堂之举。

陛下所言‘捕风捉影,究系小节’,正是对此事最公允的定论。

查无实据,何以兴师动众?况陛下已严令百官循规蹈矩,若再有不法,自当严惩。

此举可安百官之心,亦可绝宵小之望。”

他微微躬身,语重心长:“陛下深谋远虑,以社稷为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铁马冰河肝胆照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被废三年后 大明补牙匠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