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8章 云台第一将邓禹

第28章 云台第一将邓禹(2 / 6)

政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谈及《尚书》中的“民为邦本”,他会感叹“如今百姓流离,君王若不知恤民,亡国不远矣”;聊到天下大势时,刘秀虽不直言反莽,却能精准指出王莽政策的弊端,比如分析币制改革时,他说“货币者,流通之物也,频繁改易,犹如断江河之流,百姓安能不困”。

更让邓禹心生敬佩的,是刘秀的品性。有一次,太学里一位同窗家中遭灾,没钱缴纳学费,眼看就要被逐出太学,刘秀得知后,悄悄把自己省下的生活费送给了这位同窗,还叮嘱他“莫要声张,只当是借你的”;还有一次,同窗们结伴去郊外游玩,遇到流民乞讨,其他人都避之不及,唯有刘秀停下脚步,把随身携带的干粮全部分给流民。这些情事,让邓禹越发坚信:刘秀绝非池中之物,他有仁德之心,有洞察时局的眼光,更有隐忍待发的定力——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时机,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从那以后,邓禹便把刘秀当作“明主”看待,平日里常与他探讨治国用兵之道,暗地里也开始留意天下人才,想着将来能辅佐刘秀成就大事。

时光荏苒,太学的日子转瞬即逝,邓禹因学业优异,本可留在长安谋个小官,可他见王莽统治日益混乱,知道天下即将大乱,便婉拒了官府的征召,回到南阳老家,一边继续苦读,一边观察时局变化。而刘秀则回到了家乡蔡阳,一边种田,一边帮着叔父打理家事。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演在南阳拉起“舂陵军”,正式起兵反莽。这支队伍起初只有几千人,大多是南阳的宗室子弟和农户,装备简陋,连战马都没几匹,刘秀甚至只能骑着牛上阵,因此还得了个“牛背上的将军”的戏称。尽管义军势头很猛,接连打下了几座县城,可刘秀却始终有忧虑:一来,他担心义军势力弱小,若被王莽的大军围剿,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连累整个家族;二来,绿林军此时已拥立刘玄为帝,号“更始帝”,刘演、刘秀兄弟名义上要受刘玄节制,而刘玄心胸狭隘,对刘演的威望早已心存忌惮,刘秀怕将来功高震主,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就在这时,邓禹离开了南阳,独自一人前往河北,投奔正在那里安抚各州郡的刘秀。

当时刘秀,正因王郎在邯郸称帝而焦头烂额——王郎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靠着河北豪强的支持,势力发展迅猛,甚至悬赏捉拿刘秀,刘秀只能躲在官署里,与少数亲信商议对策,心情十分低落。当侍从通报“南阳邓禹求见”时,刘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连忙起身亲自去门口迎接。见到邓禹风尘仆仆、衣衫破旧的模样,刘秀一把拉住他的手,眼眶有些发红:“仲华,你怎么来了?一路受苦了!”

邓禹躬身行礼,笑着说:“属下闻明公在河北操劳,特来相助。”刘秀请邓禹进屋坐下,打趣道:“仲华远道而来,莫不是想在我这儿谋个一官半职,也好衣锦还乡?”邓禹放下茶杯,神色变得庄重起来:“明公此言差矣。属下此番前来,并非为求一官半职。如今天下大乱,百姓遭难,犹如身处水火之中,而明公您有仁德之名,有雄才大略,若能顺天意、举大义,必能平定四海,救万民于水火。属下不才,愿辅佐明公成就一番不朽功业,让汉家天下重归太平——这比当个小官,更能实现平生之志。”

这番话,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刘秀的心境。连日来的焦虑、犹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知道,邓禹不是来求官的,而是来帮他定下“开国大业”的方向。刘秀连忙屏退左右,让邓禹坐在自己身边,诚恳地问:“仲华,我如今在河北孤立无援,王郎势大,更始帝又猜忌我,你说我该如何行事?”

邓禹捧着热茶,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战略规划:“明公,如今天下局势虽乱,却也暗藏转机。王莽的新朝已是强弩之末,他的大军主力被绿林军牵制在关中,无力顾及河北;更始帝刘玄虽为天子,却昏庸无能,绿林诸将如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