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星忆旧味,印记忽引穿古意
现代西市街的暮色刚漫过“晚星酪铺”的门槛,林晚星正和苏晴给孩子们上“古法酪品体验课”——小桌上摆着石臼和芝麻,孩子们围着灶台,学着用木勺搅打刚发酵好的“蜜渍果酪”。突然,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记猛地发烫,比在清河镇时更甚,眼前的景象瞬间扭曲:孩子们的笑声变成了古街的吆喝,电灶台换成了熟悉的土灶,手里的塑料勺竟变成了一把旧铜勺——正是周阿瑶送给她的那把柳老夫人用过的铜勺。
“晚星!我们……我们又回来了?”苏晴的声音带着惊喜,抬头望去,青灰色的瓦当、青石板路,还有街角那棵老槐树,分明是百年前的古槐街!“晚星酪铺”的木招牌换成了“柳氏酪坊分号”,周阿瑶正站在门口,踮着脚往街上望,看到她们,眼睛一亮:“林姑娘!苏姑娘!你们可算来了!”
周阿瑶拉着她们往铺子里走,语速飞快:“自从你们走后,咱这‘柳氏酪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有邻镇的人来买酪品!前两天,邻镇‘望溪镇’的张掌柜来古槐街采买,尝了咱的‘蜜渍果酪’,非要请你们去望溪镇开家加盟分号,说望溪镇的百姓也想尝尝柳氏酪品的味道!”
话音刚落,林晚星眉心的系统光屏亮起,带着比之前更古朴的纹路: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跨时空加盟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重返百年前古槐街,协助望溪镇张掌柜开设柳氏酪坊古代加盟店,完成“古法跨镇传”的传承任务,证明柳氏酪道在古代地域间的生命力】
【关键线索:望溪镇靠山地,盛产核桃、板栗、山枣;镇上多是山民和货郎,喜欢“醇厚、耐放”的吃食;张掌柜的母亲张婆婆是柳老夫人的远房表姐,手里藏着“柳氏山味酪品”的残页配方;望溪镇每月初一有“山货市集”,是推广酪品的好时机】
【隐藏危机:望溪镇有家“刘记杂货铺”,掌柜刘老栓是本地大族,不仅卖杂货,还顺带卖些“粗制糕饼”。他听说张掌柜要开柳氏加盟酪坊,私下跟街坊说“柳氏酪坊是古槐街的‘外来户’,到望溪镇是想‘赚黑心钱’”;还让儿子刘二狗在山货市集散布消息,说“柳氏酪品用的是‘山里头的野果子’,吃了会闹肚子”,让张掌柜很是发愁】
二、初至望溪镇,流言扰局遇旧识
“阿瑶,我们跟张掌柜去望溪镇看看!”林晚星当机立断,转头跟苏晴交代,“把柳氏菌种、初代手记都带上,再装些古槐街的杂粮粉,说不定能用上。”
望溪镇离古槐街不算远,坐半个时辰的驴车就到了。镇子依着青山铺开,青石板路顺着山势蜿蜒,尽头就是山货市集。张掌柜早已在街口等候,他穿着一身灰布长衫,腰上系着粗布围裙,脸上满是憨厚的笑:“林姑娘!苏姑娘!我是望溪镇的张老实,大伙儿都叫我张掌柜。我娘常跟我说柳老夫人的酪品有多好吃,如今能请你们来开加盟分号,真是圆了我娘的心愿!”
张掌柜的空铺子就在山货市集旁,不大却干净,里面有个新砌的土灶台,墙角堆着刚从山里采的核桃和板栗。“就是这儿了!”张掌柜推开铺门,指着灶台,“这灶台是我特意请瓦匠砌的,跟你们古槐街的一样,烧柴火做酪,保准香!”
正说着,隔壁“刘记杂货铺”的门帘撩开,一个留着山羊胡、眼神精明的男人探出头,正是刘老栓。他上下打量着林晚星和苏晴,嘴角撇了撇:“张老实,你这是请了啥人来?我可听说了,这柳氏酪坊是古槐街的‘外来户’,到咱望溪镇来开铺,怕是想把咱镇上的钱都赚走!”
张掌柜脸一红,刚要反驳,刘老栓又朝路过的街坊扬声:“大伙儿可得当心!这外来的酪品用的是山里头的野果子,谁知道干不干净?我家的糕饼用的都是正经粮食,吃着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