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催新事,老客携友寻酪来
现代西市街的晨光刚漫过“晚星酪铺”的木窗棂,林晚星正和苏晴把从百年前带回来的“柳氏初代酪品手记”摊在案上,琢磨着怎么把古法酪品融入现代体验课时,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晚星妹子,可算找到你了!”熟悉的大嗓门响起,王胖子——哦不,是从古槐街回来后,按现代说法给自己改名叫“王实诚”的男人,揣着个粗布袋子走进来,身后跟着个穿藏青色短褂、眉眼间透着精明的中年男人。
王实诚搓着手,把身边人往前推了推:“这是我远房表弟,叫赵栓柱,在邻县‘清河镇’开杂货铺,听说我跟你这儿学了‘实在做吃食’的道理,非要来看看柳氏酪品的手艺,还说……还说想在清河镇开家柳氏酪坊的加盟店!”
赵栓柱赶紧拱手,又觉得这动作在现代铺子里有点别扭,连忙直起身:“林掌柜,苏姑娘,我是听表哥说,你们的酪品不仅用料真,还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清河镇虽小,但街坊们都认‘老味道’‘实诚货’,就是缺这么一家像样的酪坊。我这杂货铺旁正好有间空铺子,想请你们帮衬着,把柳氏酪坊开到清河镇去!”
林晚星还没接话,腕上的“酪”字印记又轻轻发烫,眉心系统光屏亮起,带着和古槐街时相似的古朴纹路: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加盟传承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返回现代,协助赵栓柱在清河镇开设柳氏酪坊加盟店,完成“古法现传”的拓展任务,证明柳氏酪道在现代不同地域的适配力】
【关键线索:清河镇靠河,盛产莲藕、芡实、河鲜;镇上百姓多是渔民和农户,喜欢“顶饱、带点咸香”的吃食;赵栓柱的妻子李翠兰是个利落人,擅长做家常小吃,能帮着打理铺子;另外,清河镇有个“老码头市集”,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开集,是推广酪品的好时机】
【隐藏危机:清河镇有家“孙记茶食铺”,掌柜孙瘸子是本地老户,靠着卖些糕饼、糖茶占了大半吃食生意。他听说赵栓柱要开酪坊,私下跟街坊说“外来的酪品不接地气,肯定不如本地糕饼合口味”;还让伙计在码头市集散布消息,说“柳氏酪坊加盟费贵,是想赚清河镇人的钱”,让赵栓柱有些打退堂鼓】
二、初访清河镇,流言扰心起波折
“栓柱哥,我们跟你去清河镇看看!”林晚星当机立断,转头跟苏晴交代,“把柳氏菌种、初代手记都带上,再装些做体验课剩下的杂粮粉,说不定能用上。”
清河镇离西市街不算远,坐半个时辰的车就到了。镇子依着一条清河蜿蜒铺开,青石板路沿着河岸延伸,尽头就是老码头市集。赵栓柱的空铺子就在市集入口旁,不大,却敞亮,门口对着河,风一吹,带着水汽的凉意在铺子里打旋。
“就是这儿了!”赵栓柱推开铺门,指着里面的土灶台,“这灶台是前几年新砌的,烧柴火、用煤都成,我还想着,要是开酪坊,就按你说的,用柴火做古法酪品,保准香!”
正说着,隔壁“孙记茶食铺”的门帘撩开,一个瘸着左腿、脸上堆着假笑的男人探出头:“哟,栓柱,这就是你说的‘大城市来的掌柜’?我可听说了,这柳氏酪坊看着光鲜,加盟费得不少吧?你这杂货铺刚赚俩钱,可别打水漂喽!”
赵栓柱脸一红,刚要反驳,孙瘸子又说:“不是我多嘴,清河镇的人就认我家的‘芝麻糕’‘花生糖’,那酪品黏糊糊的,又甜又腻,谁爱吃啊?”说完,还故意朝路过的几个街坊扬声,“大伙儿说是不是?咱们清河镇的吃食,就得是实打实的糕饼,那外来的酪品,怕是水土不服哦!”
街坊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小声说:“孙掌柜说得也有道理,酪品我们没怎么吃过,要是不好吃,钱就白花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