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补充道:“还有,商会下面现在聚集了不少手艺精湛的皮匠、裁缝,我打算整合起来,我准备成立一个标准化的‘奉垣被服厂’,不仅可以承接军队的订单,还能生产一些质地好、款式新的民用服装和皮具,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她的思路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买卖,而是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试图构建一个属于奉垣自己的、良性循环的轻工业体系。
沈未央赞赏地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
需要什么技术支持,或者遇到技术难题,随时可以来找我,或者去研究院找相关领域的专家。”
除了内部展,霍云苓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启明报》作为舆论阵地的重要性。
她主动与报社接洽,在报纸上开辟了“商海观潮”
专栏,定期布商会的商业信息、新产品介绍,甚至撰写一些鼓励实业救国、介绍商业理念的文章,巧妙地将商业活动与爱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的观念。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洒在霍云苓的办公桌上,为她专注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她刚刚送走了一拨来自山西的客商,成功谈妥了一笔用奉天产的优质钢材交换晋地煤炭和铁矿石的长期合同,这对于缓解奉垣日益增长的工业原料需求意义重大。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楼下渐渐亮起灯火、愈显繁华的奉天街道。
车马粼粼,行人如织,商铺的招牌在暮色中依次点亮,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她不再是被保护者,而是参与者,是建设者。
她用她的方式,在商业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奉天的强大添砖加瓦,也为这个国家的复兴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哥哥,未央哥哥,”
她在心中默念,“你们在前方铸剑卫国,我便在后方经商富民。
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开创着属于我们的未来。”
木兰不必从军,亦可在其位,绽其华。
霍云苓在她的商道上,正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她的光芒,与沈未央在实验室的智慧、霍聿枭在战场的铁血,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奉垣乃至这个古老国度,在时代裂变中,充满希望的新图景。
而她的故事,也才刚刚翻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