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府拒婚的风波,如同春日里最后一阵料峭寒风,虽带来片刻的紧张,却终究未能阻挡万物复苏的势头。
而这场风波带来的最直接、最积极的影响,莫过于在霍云苓心中彻底移开了一块沉甸甸的巨石。
曾经,即便身为霍家大小姐,享受着父兄的宠爱,内心深处也难免潜藏着一丝隐忧——在这乱世之中,在这权势交织的家族里,自己的命运是否终有一日会沦为政治交易的筹码?这并非她杞人忧天,而是这个时代许多像她一样的女子,哪怕上过新式学堂,开阔了思维眼界,也无法摆脱宿命。
然而,沈未央那日在她父亲和兄长面前,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维护,如同一道强光,驱散了她心底最后的阴霾。
“如今的奉天,护得住她!”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外人的宣告,更是对她霍云苓个人价值的肯定与扞卫。
她不必再为自己的未来惶惑不安,不必再担心某一天会被一纸婚约束缚,送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一个维系利益的符号。
这份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心灵上的自由,化作了一股更加纯粹而强大的动力。
霍云苓将全部的精力,更加专注、更加热忱地投入到了她所负责的“启明商会”
的事业中。
这个最初只是为了支援前线、稳定后方而成立的商业组织,在霍云苓的精心打理和沈未央偶尔越时代的“点拨”
下,早已越了最初的范畴,成为了连接奉垣工业产出与民用市场、甚至沟通关内外的的重要桥梁。
她的办公室,早已从霍府偏院搬到了奉垣城中心一栋新式办公楼里,房间内挂着巨大的东北三省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标注着商会的贸易网点、原料产地和销售渠道。
桌上堆满了报表、合同和商业信函,空气中弥漫着墨水与纸张的气息,以及一种属于实干家的忙碌氛围。
“大小姐,这是本月‘启明牌’肥皂在延州、黑省的销售汇总,比上月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另外,根据沈先生的建议,我们尝试添加了松木精油的新品类,市场反响很好。
其他日用品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
商会的一位年轻管事恭敬地汇报着。
霍云苓接过报表,仔细浏览,手指在几个关键数据上轻轻点过,随即抬头,目光清亮:“很好。
通知生产部门,可以适当扩大松木精油皂的产量。
另外,联系一下营口的客商,看看能不能打通从海路往津口、沪上销售的渠道。
我们的东西,不能只窝在东北。”
她的指令清晰明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干练。
如今的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躲在父兄羽翼下、打理些内宅庶务的闺秀,而是真正执掌一方商业脉络、能够调动资源、影响市场的实业家。
沈未央偶尔会来商会转转,与其说是视察,不如说是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前瞻性的建议。
他看着霍云苓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项事务,与形形色色的商人、匠人、运输业者打交道,那份从容与智慧,让他深感欣慰。
“云苓,商会现在资金流充裕,可以考虑做一些更长远的投资。”
沈未央在一次谈话中提议,“比如,投资兴建一个小型的日用化工厂,不仅仅是生产肥皂,还可以尝试研花露水、牙膏、雪花膏之类的产品。
这些日常用品,市场需求稳定,利润可观,而且能吸纳更多就业。”
霍云苓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未央哥哥,你说得对!
老是依赖兵工厂那边的副产品(制皂用的火碱等)也不是长久之计。
自己建厂,还能更好地控制质量和成本。
我这就让人去做调研和选址评估!”
她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