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活动。
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翻着家长和孩子的反馈问卷。
有的孩子写道:“我最喜欢染布营,希望下次能染一件汉服!”
有的家长建议:“希望能增加‘非遗美食课’,让孩子学做传统点心,比如桃花糕、桂花糕。”
三人边看边讨论,凰慕笑着说:“咱们可以在冬季礼仪营里加一节‘非遗美食小课堂’,教大家用宋代的‘分茶’技艺做茶点,既符合礼仪主题,又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十一月初,三人收到了温哥华国际非遗文化展的邀请,希望她们明年四月能再次参展,还邀请她们举办“中国非遗礼仪专场”
,向海外观众展示唐代拱手礼、宋代饮茶礼、明代束礼等传统礼仪。
樊赟看着邀请函,兴奋地说:“这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的好机会,咱们可以带着孩子们的陶瓷作品、刺绣作品一起去,让海外观众看到非遗传承的新力量。”
十二月的柳岸里,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工作室的染坊里,学徒们正忙着熬制蜡梅染液,为冬季礼仪营准备布料;陶瓷工坊里,李师傅带着大家做迷你瓷坯,上面要刻上冬季的蜡梅纹样;刺绣区里,倾喃正教大家绣蜡梅缠花,准备作为冬季礼仪营的纪念品。
樊赟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景,心里满是期待。
她想起三年前,自己和倾喃、凰慕在柳岸里开起这间小工作室,只是想把喜欢的非遗手艺传承下去;如今,她们不仅做成了“四季花旅”
,还推出了“四季非遗营”
,和剧组合作推广非遗礼仪,把中国非遗带到了海外。
倾喃和凰慕走过来,递给樊赟一杯刚泡好的蜡梅茶。
三人看着窗外的雪景,喝着温热的茶,聊着未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