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插图,笑着问:“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古代人怎么喝茶呀?”
一个小男孩举手:“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用很小的杯子!”
樊赟点点头,拿出宋代茶具,教大家“三指握盏”
:“小朋友们试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像这样轻轻举起——注意哦,不能把杯子抓得太紧,要像捧着小宝贝一样。”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学着,有的还互相纠正姿势:“你看,她的中指没托住杯底!”
“你的手腕要再弯一点!”
课堂气氛格外热闹。
倾喃则带着女生们体验“汉服穿戴”
,教她们系简单的襦裙腰带:“先把腰带在背后打个活结,再拉到前面打个蝴蝶结,记住蝴蝶结要放在腰侧,这样走路时不会硌到。”
一个小女孩穿好汉服后,对着镜子转了一圈,开心地说:“我好像变成了古代的小公主!”
凰慕则组织了“迷你陶瓷交易”
游戏,让孩子们分组扮演“唐代陶瓷商”
和“外商”
,用小托盘递迷你瓷瓶(陶瓷摆件),练习“拱手礼”
。
“交易时要说‘请您查验’,递托盘时要双手托住,”
凰慕示范着,“外商接过托盘后,要行拱手礼,说‘多谢’,这样才符合唐代礼仪哦。”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的还特意模仿手册里的姿势,认真的样子引得老师和家长们笑。
课堂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张“礼仪小卡片”
,上面印着简单的宋代饮茶礼仪步骤。
有个孩子拉着樊赟的手说:“老师,以后我要教爸爸妈妈用古代礼仪喝茶,还要看你们写的手册!”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三人心里满是温暖——这正是她们做手册的初衷:不仅要给剧组提供专业指导,还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了解并喜欢上古代礼仪和传统文化。
十月初,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区邀请三人开“古代礼仪小课堂”
。
三人干脆推出了“非遗礼仪进校园”
系列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课程:给小学生做“礼仪小游戏”
,给中学生讲“古代礼仪与历史故事”
,给高中生办“汉服与礼仪设计91orkshop”
,让孩子们不仅能学礼仪,还能动手参与非遗创作。
在一次高中生91orkshop上,孩子们根据手册里的唐代礼仪,设计了“现代汉服礼仪”
——用浅青色棉麻面料做现代款汉服,搭配简单的唐代拱手礼,还加入了环保元素,用废旧布料做腰带。
樊赟看着孩子们的设计稿,感慨地说:“这就是传承的意义,不仅要记住古代礼仪,还要结合现代生活创新,让传统文化一直‘活’下去。”
十一月的柳岸里,桂花的余香还未散尽,工作室的院子里晒着新染的浅灰色棉麻布料——这是为《宋绣遗珍》剧组设计的宋代刺绣汉服面料,上面用浅褐色丝线绣了简化的宋绣缠枝纹。
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桂花树下,翻着新的工作计划:下周要去《宋绣遗珍》剧组指导“宋代刺绣礼仪”
拍摄,月底要参加“非遗文化论坛”
,明年一月还要推出“古代礼仪冬令营”
,让孩子们在寒假里深入体验非遗文化。
“《宋绣遗珍》剧组这次需要指导‘宋代刺绣匠人收徒仪式’,”
倾喃指着计划清单,“咱们得提前准备好‘束修’道具——宋代收徒的束修多为‘六礼’:芹菜(寓意勤奋)、莲子(寓意苦心)、红豆(寓意相思)、红枣(寓意早成)、桂圆(寓意圆满)、干肉(寓意感恩),这些道具得提前跟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