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杂货角”
,摆上陈爷爷编的竹篮、樊赟做的缠花;还给修表铺的李爷爷设了个“时光角”
,展示他修过的老钟表,旁边放着汉服老照片。
文化节当天,柳岸里被装点得格外热闹。
巷口挂着红灯笼和彩旗,“巷陌市集”
里,张叔的热干面摊前排起了长队,王婶的杂货角挤满了挑竹篮、选缠花的客人,李爷爷的“时光角”
则围满了听故事的孩子。
樊赟在市集中间搭了个小舞台,带着学徒们表演缠花制作,还教游客做简单的布贴画;倾喃则穿着汉服,带着大家逛市集,讲解柳岸里的历史和商户的故事;凰慕则负责协调各个摊位,确保市集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热闹的还要数汉服秀环节。
不仅有工作室的客人穿着汉服走秀,巷里的居民也主动报名——张叔的女儿穿着明代袄裙,王婶的孙子穿着改良汉服,连李爷爷都穿上了樊赟特意给他做的素色长袍,虽然有些拘谨,却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走秀结束后,大家还一起跳了古风舞蹈,巷里的大人小孩都跟着跳,笑声、歌声飘满了整条巷子。
文化节快结束时,巷里的居民们一起在凉棚下吃西瓜、聊家常。
张叔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巷里的日子平淡,没想到搞次文化节,这么热闹,还让更多人知道了咱们柳岸里。”
王婶也点头:“多亏了你们三个丫头,让咱们巷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凰慕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满是成就感:“其实咱们柳岸里藏着很多宝贝,有老商户的手艺,有居民的热情,还有传统文化的根。
以后咱们可以多搞些这样的活动,让柳岸里一直这么热闹下去。”
樊赟和倾喃都点头,凉棚下的牵牛花正开得鲜艳,夏风吹过,带着花香和笑声,在柳岸里的夜色中轻轻散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