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教她如何绕竹丝:“慢慢来,不用急,竹丝很软,你轻轻拉,它就会听话。”
小女孩很快就编好了一个小蝴蝶,开心地说:“张奶奶,我要把这个小蝴蝶送给妈妈,告诉她这是我和您一起编的!”
李爷爷则教孩子们拼布艺小书签,他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碎布头,教他们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有个小男孩拼了一个小太阳,说:“我要把这个书签送给养老院的王爷爷,希望他每天都像太阳一样开心。”
李爷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你真懂事,王爷爷收到肯定会很开心的。”
活动结束后,小学的校长对三人说:“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非遗手作,还懂得了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以后我们要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一起传承下去。”
樊赟、倾喃和凰慕也很开心,倾喃说:“看到孩子们和老人们相处得这么融洽,我觉得咱们做的一切都值得。
以后咱们可以把‘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推广到更多学校,让更多孩子和老人受益。”
六月的国风养老院,庭院里的竹子长得郁郁葱葱,竹编凉棚下,老人们和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正在举办“非遗手作成果展”
。
展台上摆满了老人们这半年来做的手作:竹编的扇子、布艺的香囊、漆器的笔筒,还有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做的手作拼图,每一件都透着满满的爱意和匠心。
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特意赶来,给表现优秀的老人颁了“非遗传承之星”
证书。
张奶奶拿着证书,激动地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现在才知道,我还能为非遗传承出一份力,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这辈子值了!”
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一旁,看着老人们开心的样子,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心里满是温暖。
樊赟说:“咱们从捐赠积蓄建设国风养老院,到整理《银非遗手札》,再到开展‘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一步步走来,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看到现在的成果,一切都值得。”
倾喃点头,看着远处正在教孩子们编竹编的程师傅,说:“程师傅和郑师傅他们也付出了很多,他们不仅教老人们手艺,还陪着老人们聊天、过节,把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凰慕则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有《银非遗手札》的出版仪式,有“非遗手作进校园”
活动的场景,还有老人们和国外匠人视频交流的画面:“轻折柳的故事,从来都不是我们三个人的故事,是所有热爱非遗、关爱老人的人的故事。
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加入我们,一起把这份温暖和传承延续下去。”
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国风养老院的庭院里,竹编凉棚下的笑声渐渐淡去,老人们和年轻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樊赟、倾喃和凰慕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竹子的清香,吹拂着她们的头。
“咱们以后还可以做更多事,”
倾喃突然说,“比如在国风养老院开一个‘非遗手作工作室’,让老人们能有专门的地方做手作;还可以和国外的养老院合作,开展‘跨国非遗手作交流’活动,让老人们的手作能走出国门。”
樊赟和凰慕都眼前一亮,樊赟说:“这个主意好!
咱们可以慢慢规划,一步一步来,只要咱们初心不改,热爱不变,就一定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凰慕笑着说:“是啊,岁月还长,咱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去守护非遗,去温暖更多人。
轻折柳的故事,还在继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