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射来的机枪扫射。
庙宇与大型建筑,变成了层层剥皮的堡垒。
攻打如城隍庙或原县衙这样的大型建筑群,更是噩梦。
日军在外围布置了诡雷和地雷,主殿和厢房的每一个窗口都被改造成了火力点。
进攻部队必须先清除外围,再用坦克或直瞄火炮轰开厚实的墙壁。
步兵冲入后,面临的不是开阔的大厅,而是被沙包、家具分割成的无数个小隔间和迷宫般的走廊。
清理这样的建筑需要逐层、逐屋进行。
火焰喷射器成了最有效的武器,但操作手也是日军优先狙杀的目标。
常常是喷火兵刚清理完一个房间,侧翼暗道里就冲出身上绑满炸药的日军“肉弹”
,与周围的士兵同归于尽。
下水道与地下世界,变成了黑暗中的猎杀场。
腾冲古老的下水道系统也成为了战场的一部分。
双方都派出小分队潜入这片黑暗、潮湿、充满恶臭和未知危险的领域。
在这里,战斗是无声而致命的。
带有消音器的3冲锋枪(注油枪)的轻微“噗噗”
声。
谁先现对方,谁就能活下来。
每一天,从黎明到黄昏,腾冲城内都回荡着这种近距离射击的爆音、手榴弹的闷响、垂死者的哀嚎以及建筑倒塌的轰鸣。
空气中永远弥漫着硝烟、血腥、尸臭和焦糊味的混合气味。
士兵们的神经时刻紧绷,因为死亡可能来自前方、侧翼、头顶,甚至脚下。
每一米的前进,都浸透了敌我双方的鲜血。
面对日军依托腾冲城内密集的、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民居和店铺进行的疯狂巷战,盟军的空中打击也随之升级到了最残酷的模式。
在李锦的授权下,一种可怕的武器——凝固汽油弹,被投入了这片已经化为焦土的战场。
执行这一任务的通常是b-25“米切尔”
轰炸机。
当它们飞临目标区域上空时,投下的不再是常规的高爆炸弹,而是外形略显笨拙的69凝固汽油弹集束炸弹。
这些炸弹在较低高度散开,内部的子炸弹如同死亡的蒲公英般散布开来。
当子炸弹撞击地面或屋顶的瞬间,并非常规的猛烈爆炸,而是先出一声相对沉闷的爆响,随即地狱般的景象出现了:内部装填的胶状汽油(凝固汽油)被瞬间点燃并猛烈溅射开来,形成一片覆盖面极广、粘稠且无法轻易扑灭的烈焰之雨。
其效果是毁灭性的:
1高温炼狱:爆心温度瞬间可达数千摄氏度,足以熔化钢铁。
木质结构的房屋在火焰触及的几分钟内便剧烈燃烧,迅化为冲天火炬,最终坍塌成一堆灰烬。
2粘附燃烧:最恐怖之处在于其粘附性。
着火的胶状物会牢牢粘附在墙壁、地面乃至人体上持续燃烧。
被溅射到的日军士兵瞬间变成奔跑的“火人”
,他们出非人类所能出的、极其凄厉绝望的惨嚎,徒劳地翻滚、拍打,却无法扑灭这来自地狱的火焰,最终在极度痛苦中被烧成焦炭。
3窒息效果:大火不仅焚烧一切,更在狭窄的街区和房屋内急剧消耗氧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浓烟。
许多藏匿在地窖或坚固掩体内的日军,即便未被火焰直接吞噬,也会因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而无声无息地死去。
从空中俯瞰,整个腾冲城仿佛被点上了一个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地狱火盆。
黑色的烟柱如同恶魔的巨柱,混杂着灰烬和未燃尽的可燃物,直冲云霄,即使在数十里外也清晰可见。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燃烧油脂、木材、布料以及…人肉烧焦的难以言喻的恐怖恶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