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凸出部)侧翼射击孔不断喷吐火舌的九二式重机枪堡垒时,36的炮口稳稳指向目标。
“穿甲弹!
目标,城墙马面左侧射孔!”
炮膛轰鸣,9o毫米高穿甲弹以近乎笔直的弹道,瞬间跨越漫长距离,精准地钻入了那个狭小的射击孔!
下一秒,堡垒内部生了剧烈的弹药殉爆,整个射击点被从内部彻底摧毁。
通过这种视距的精准狙杀,36有效地为后续步兵清扫了前进通道上的硬骨头。
紧随装甲师之后,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王强的部队,如同蓄势待的第二波浪头。
他们乘坐的gc十轮卡车在后方排成长龙,引擎始终不熄火。
当前方观察哨传来“缺口已打开!”
的信号时,王强立刻下令:“全体下车!
按预定序列,快通过缺口,抢占要点!”
士兵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卡车上跃下,或以班排为单位徒步狂奔,冲过那段由坦克和工兵浴血开辟的死亡通道。
一进入城内,他们并不冒进,而是严格按照巷战操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临近突破口的每一栋高层残破建筑。
机枪组迅扛着1919a4重机枪冲上二楼甚至屋顶,建立火力支撑点;步枪手和冲锋枪手则逐层清剿,用手榴弹和刺刀确保占领建筑的绝对安全。
他们的任务明确:像钉子一样楔入敌阵,巩固并扩大这个来之不易的突破口,为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涌入和向城区纵深展进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第七军的雷霆猛攻不同,负责城北及西北区域进攻的新二军,在军长沈德威中将的指挥下,展现了其“磐石坚垒”
风格在进攻中的另一种形态——系统、严密、步步为营的“拆屋”
式推进。
沈德威深知巷战的残酷,他严禁部队贸然长驱直入。
他的战术核心是:“占领一屋,巩固一屋;清理一街,巩固一街。”
第1o4师徐天鹰部、1o5师罗振武部、1o6师高镇远部,以团、营为单位,划分了清晰的作战区域。
攻击开始前,徐天鹰的1o4师先呼叫了集团军炮兵进行了一次短促而极其猛烈的炮火准备,重点轰击预定攻击的街区,将临街的许多建筑外墙炸得千疮百孔,但并未完全摧毁其结构。
炮火延伸后,步兵并未立即起冲锋,战场出现了短暂的沉寂。
师属坦克营的4“谢尔曼”
坦克稳稳地停在街口拐角处,充当固定的直瞄火力堡垒。
车长们透过观瞄镜,仔细搜索着对面建筑每一个黑黢黢的窗口和破损的墙体。
一旦现窗帘微动或有枪口焰闪过,76毫米主炮便会立刻喷出火舌!
炮弹精准地凿入窗口,在室内爆炸,将房间内的日军连同家具一起撕碎。
这种精准的“拆屋”
战术,极大地压制了日军的火力。
与此同时,军属重反坦克旅旅长石破军,将他麾下的1式57毫米射炮和大量“巴祖卡”
火箭筒小组,巧妙地部署在已方占领建筑的二楼窗口、屋顶平台甚至钟楼之上。
这些武器在此刻不再是反装甲利器,而是变成了强的“反工事狙击枪”
。
炮手和火箭筒手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专打日军在对面街区建筑中设置的机枪巢和狙击位。
57毫米炮弹能轻易击穿砖墙,火箭弹则能轰塌整个房间,为步兵清扫着前进道路上的垂直威胁。
在坦克和制高点火力的双重掩护下,1o4师的步兵们开始了真正的渗透。
他们组成三到五人的精干战斗小组,以1加兰德步枪手为核心,bar自动步枪手提供压制火力,汤姆逊冲锋枪手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