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射击和观测。
与此同时,在烟幕的上游和下游方向,315团一营的步兵们在炮火和烟幕的双重掩护下,乘坐多艘2冲锋舟,引擎轰鸣,起了牵制性强渡。
他们的任务明确:吸引并分散对岸日军的火力。
冲锋舟在河面上划出白色的航迹,对岸日军的机枪火力果然被部分吸引过来,子弹“啾啾”
地打在舟体周围的水面上。
部分冲锋舟成功靠岸,步兵们跳下船,与试图靠近河岸、用手榴弹和步枪攻击浮桥作业点的日军小股部队爆了激烈的近战,枪声和爆炸声在河岸两侧此起彼伏。
在工兵们不顾生死的奋力作业和步兵弟兄的有效掩护下,一座由橡胶舟、门桥和预制桥面板构成的、可供步兵成纵队快通过并能承载吉普车等轻型车辆的轻型浮桥,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奇迹般地横跨在了南宛河上!
“桥通了!
快!
快通过!”
指挥官的吼声通过步话机传遍前沿。
等待多时的攻击主力部队,立刻如潮水般涌上这座用勇气和技术搭建的生命线,向着对岸日军的阵地起了决定性的突击。
通往密松的交通线,被打通了!
高战云根据特战中队提供的最新敌情图,部署了攻击阵型:
“一营,沿公路主干道向镇中心突击,吸引敌军主力!”
“二营,从左翼丘陵地带迂回,攻击镇东侧日军阵地,分割敌人!”
“三营,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扩大战果或应对反击!”
“各营密切注意特战中队引导的炮兵火力,紧跟炸点前进!”
攻击迅展开。
一营在镇外遭遇了日军利用街垒和坚固房屋组织的抵抗。
日军火力不弱,给进攻部队造成了一些伤亡。
“呼叫炮兵!
坐标de1ta-3区域,日军街垒后的机枪巢,请求清除!”
几分钟后,精准的1o5炮弹呼啸而至,将那个街垒连同后面的日军一起送上了天。
“坦克支援!
上前掩护步兵冲锋!”
营长的命令在嘈杂的电波中响起。
几辆隶属于师属侦察营的3a3“斯图亚特”
轻型坦克立刻从步兵后方轰鸣着越众而出。
它们低矮的轮廓和倾斜的前装甲提供了良好的防护。
坦克炮塔上的37毫米6主炮微微转动,炮手透过瞄准镜紧张地搜索着任何可疑的目标。
坦克后方和侧翼,步兵们以散兵线紧随,步坦之间保持着紧密但又不会相互阻碍的距离——这正是他们在兰姆伽训练中心反复演练的步坦协同战术。
“左前方,街角砖房,二楼窗口有反坦克枪!”
一名眼尖的步兵排长喊道。
领头的3a3炮塔迅左转,“轰!”
一声,37毫米炮弹直接凿穿了砖墙,窗口的威胁瞬间消失。
坦克上的并列机枪和车顶的1919a4勃朗宁机枪持续扫射,压制着可能藏有步兵的废墟,为身后的步兵清理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他们就这样稳步地、有节奏地向镇内挤压。
与此同时,在左翼执行迂回任务的二营,其先头部队的耳膜捕捉到了来自侧翼丛林深处“咚…咚…”
的沉闷射声,紧接着,炮弹就落在了营主力后方区域。
“是鬼子的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
在向我们后方开火!”
观测兵迅判断。
二营长立刻抓起电台送话器:“‘幽灵’,‘幽灵’,我是猎犬二号!
请求定位敌方迫击炮阵地确切坐标!”
仅仅几分钟后,特战中队的加密电文传回:“坐标: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