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迫击炮阵地,正在射击。”
信息被火传至团炮指。
片刻沉寂后,天空中传来了己方炮弹独特的呼啸声。
团属的181毫米迫击炮和师属炮兵营的75毫米山炮同时进行了猛烈的“反炮兵急袭”
。
炮弹如同冰雹般精准地覆盖了特战小队提供的坐标区域,将日军的迫击炮阵地连同弹药和炮组人员炸得人仰马翻,威胁被成功压制。
在整个过程中,来自后方的高强度、持续的电子干扰如同无形的枷锁,死死缠绕着日军的通讯。
日军指挥官在指挥部里对着九四式无线电机声嘶力竭地呼叫,得到的只有一片刺耳的电流噪音。
他们无法了解各阵地的真实情况,无法及时调动预备队,也无法协调撤退或反击。
各个阵地的日军守军,只能依据自己有限的视野和判断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防御,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时,“幽灵”
的特战中队在敌后也开始了行动。
一支特战小组潜行至日军主要通信线路节点,成功切断了数条关键电话线,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指挥混乱。
另一支小组则根据早先侦察,对镇内一个疑似弹药库的地点起了突袭,用炸药将其引爆,连环的爆炸声动摇了日军本就低迷的士气。
更有特战狙击手,隐藏在暗处,精准射杀日军的机枪手、军官和传令兵,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正面强攻、炮兵精准打击、电子软杀伤和特战敌后破袭的多重打击下,密松日军的防御体系很快土崩瓦解。
抵抗变得零星而绝望。
315团主力在镇中心与残存的日军进行了最后的巷战,但过程远比预想的顺利。
许多日军士兵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少数死硬分子被迅歼灭。
至当日傍晚,密松镇完全被中国军队控制。
清点战果,毙伤日军二百余人,俘虏近百,缴获颇丰。
而我军伤亡,在多兵种高效协同下,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高战云团长在镇内向军部出捷报,并特别提到了集团军直属各部队,尤其是特战和炮兵、电子战单位的卓越贡献。
李锦在指挥部收到战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密松之战,规模不大,但充分展示了中国驻印军经过兰姆伽整训和实战锤炼后,所具备的现代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这不再是一支仅仅依靠勇气和血肉之躯的军队,而是一支懂得运用技术、智慧和体系力量去赢得胜利的钢铁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