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锦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双臂交叉在胸前。
这位二级上将年仅四十三岁,却已有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眉宇间既有书生的睿智,又有军人的坚毅。
他身旁围着参谋长陈瑜、副参谋长方维岳以及各军军长。
“诸位,”
李锦开口,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于邦家之围必须解,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
他用指挥棒指着沙盘:“我要借此机会,给日军第18师团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参谋长陈瑜接话道:总司令的计划是:“一、命令孙立人军长,即刻率领新一军主力(欠112、113团已参战部队),轻装疾进,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度驰援于邦!”
“二、命令新二军军长沈德威,抽调其精锐之第96团、第97团,组成加强支队,由副军长李涛指挥,立即出,迂回至于邦日军侧后,牵制敌军,并伺机与112团汇合!”
“三、命令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立即前移炮兵阵地!
重炮师之155‘长脚汤姆’榴弹炮群,做好远程火力支援准备!
目标区域,大龙河东岸日军疑似炮兵阵地和兵力集结点!
我要你们用炮火,减轻前线压力!”
“四、命令特种作战司令王大山,派出特战分队,提前渗透至日军后方,侦察其炮兵阵地、指挥部位置,并为周振邦的重炮提供精确坐标!
同时,开展破袭活动,扰乱日军后勤和通讯!”
“五、命令第七军军长楚南河,抽调一个装甲步兵营(以3半履带车和吉普车为主,配属少量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组成快机动部队,待命出!
一旦道路条件允许,或前线出现突破口,立即投入战斗,用钢铁洪流撕开日军的包围圈!”
“六、电令被围之112团团长陈鸣人、113团团长赵狄:固守待援,保存有生力量,依拖野战工事,消耗敌军!
总部的援兵已在路上!”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立即表态:“我部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官兵求战心切,一定能突破日军防线。”
第七军军长楚南河道:“我装甲部队已完成战前检修,随时可以出击。
不过这一带地形复杂,坦克行动可能受限。”
李锦点头:“这正是关键所在。
维岳,后勤安排如何?”
副参谋长方维岳立即报告:“已经沿预定进攻路线建立了三个前线补给点,储备了足够五天激战的弹药和油料。
工兵部队正在抢修通往于邦家的道路,预计明天中午前可以通行坦克。”
李锦走到沙盘前,详细解释道:“日军凭借经验,认为雨季末我们不可能动大规模装甲攻势。
但我要用事实告诉他们,时代已经变了。”
他看向电子战司令部司令林修远:“你们的设备准备好了吗?”
林修远立正回答:“是的总司令。
我们新装备的无线电侦测系统可以精确定位日军指挥部和炮兵阵地。
密码破译部门也已经破译了日军第18师团的大部分通讯密码。”
“很好,”
李锦微笑道,“开战后,我要你们立即干扰日军通讯,同时监听他们的每一道命令。”
他又转向炮兵司令周振邦:“你们的重炮和火箭炮将是此战的开门锤。”
周振邦信心满满:“155和2o3重炮已经进入预设阵地,火箭炮旅的36辆t34‘管风琴’也已做好准备。
反炮兵雷达连可以即时定位日军火炮位置,保证我们第一时间摧毁它们。”
李锦最后看向众人:“此战的关键在于各兵种协同。
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电子战部队必须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