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西南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的任务是先一步踏入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雨林,为大军开路。
徐文博带着精干团队,乘坐运输机紧急飞赴昆明,一下飞机就投入了与各方势力的艰难斡旋和博弈之中。
张维扬坐镇后勤司令部,电话铃声和电报滴答声昼夜不息,协调着庞大的物资调配和运输,一支支满载物资的车队沿着刚刚修缮的道路,源源不断地驶向滇西方向。
李锦本人更是忙碌异常。
他需要听取先遣参谋组的每一次汇报,审阅每一份情报摘要,批复各类准备工作的请示。
同时,他还要应对来自重庆的各种询问、指示乃至隐含的猜忌——军委会虽然任命了他,但对这支“半独立”
的强大力量远赴境外,始终心存疑虑。
军统局长戴笠甚至来密电,强调“严防异党分子借机活动”
,并要求军法处长方维岳“定期密报军中动态及李总司令言行”
。
方维岳一如既往地正直,他将密电内容如实报告给了李锦。
李锦只是冷笑一声:“按规矩办事即可。
该汇报的汇报,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多说。
维岳,你的职责是维持军纪,确保部队战斗力,其他的,我心里有数。”
夜幕降临,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
李锦独自站在那张新换上的中缅边境大幅军事地图前,目光久久停留在野人山、密支那、同古、仁安羌这些日后将用鲜血染红的地名上。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坎坷与牺牲,但他既然来了,带着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且拥有前战术思想的现代化集团军来了,他就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热带丛林的危险,日军的狡诈,英军的退缩,重庆的掣肘……这一切都是艰难险阻。
但他麾下有十五万历经战火淬炼的虎贲之士,有楚南河、韩晓征的钢铁洪流,有梁卫国、沈德威的坚毅步兵,有周振邦的重炮,有林修远的电子耳目,有王大山的特种利刃,有张维扬的后勤保障,有陈瑜的运筹帷幄,有林风眠、秦若兰在隐秘战线的支撑……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缅甸的位置上。
“缅甸,我来了。
这一次,结局将会不同。”
他转身,对副官下令:“给重庆电:第19集团军已基本完成休整补充,先遣部队已向滇西开拔。
李锦将即日赴昆明,与盟军代表会晤,协调入缅事宜。
我部全体将士,誓竭尽全力,扬威异域,不负国家民族之厚望!”
窗外,一列军车轰鸣着驶过,车灯划破沉沉的夜色,载着士兵和装备,奔向遥远的西南边陲。
一场波澜壮阔、考验着勇气、智慧与意志的远征,才刚刚拉开序幕。
湘北的山水逐渐被甩在身后,第19集团军这支庞大的战争机器,沿着崎岖不平的西南公路,开始了向云南昆明的漫长转进。
车轮滚滚,履带铿锵,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士兵们挤在卡车里,或跟在坦克后面徒步行军,脸上既有离开故土的些微茫然,更多的是对未知战场的凝重与坚毅。
李锦并未与大军同行,他乘坐一架c-47运输机,先行抵达昆明。
这座春城此刻已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和物资集散地。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忙碌而又有些混乱的气息。
不同制服的军人们穿梭往来,美军的吉普车呼啸而过,机场上不断有运输机起降,卸下物资和人员。
远征军司令部设在一处原滇军将领的别墅内,戒备森严。
李锦抵达后,稍事休息,便立即要求与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实际负责远征军作战指挥的约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