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接过薄纸,走到角落的灯光下,熟练地滴上几滴显影液。
一行行清晰而令人心跳加的字迹浮现出来:
“货单确认:
一、军火:1917型3o-o6步枪(春田式)五万支,配弹一千万;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一万挺,配弹五百万;1919a4气冷式重机枪三千挺,配弹链五百万;2型6o迫击炮一千门,炮弹十万;1型81迫击炮五百门,炮弹五万;1型57无后坐力炮(试产型)三百门,炮弹三万。
批三分之一,装船‘海王星’号,预计十二月初抵香港;余货分两批,一月内到位。
二、药品:磺胺粉二十吨,吗啡针剂十万支,战场急救包十万套。
随批军火同船。
三、关键:‘盘尼西林’(青霉素)实验室菌种三株,小型酵罐生产线图纸(半自动)全套,关键设备清单及技术手册已获。
技术专家团队(三人)以‘化工机械顾问’身份随船。
设备采购及厂房建设需国内配合,资金缺口巨大,急需解决。
四、付款:已用金条及部分海外侨汇支付定金。
剩余部分需国内尽快筹措美金或等价黄金,否则后续货及技术转移将受阻。
‘鹞子’压力巨大,请求指示。”
李锦的目光一行行扫过这份沉甸甸的“货单”
,镜片后的光芒剧烈闪烁。
1步枪(文中应为1917,当时1加兰德尚未大规模装备)、bar、1919重机枪、迫击炮、甚至还在试验阶段的57无后坐力炮……这正是未来支撑中国军队在艰苦环境中与日军抗衡的骨干火力!
尤其是青霉素——战场上的救命仙丹!
有了它,多少伤兵能活下来,成为百战老兵!
但……资金!
庞大的资金缺口如同拦路猛虎!
“好!
徐文博干得好!”
李锦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但随即转为更深的凝重,“资金……我会亲自向南京电,向委座陈情!
哪怕砸锅卖铁,这笔钱也必须凑出来!
回电‘鹞子’:货单甚好!
资金正在全力筹措,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务必确保批军火、药品及‘盘尼西林’菌种、技术团队安全抵港!
后续款项,我李锦就是倾家荡产,也绝不拖欠!”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追加一条:采购2型1o5榴弹炮炮弹五万!
用我们最后的硬通货支付!
告诉‘鹞子’,这是救命弹!
刻不容缓!”
“是!”
陈瑜肃然应命,迅记录。
这份跨越大洋的“货单”
,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李锦沉重的心头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但眼前的危机,依旧如同泰山压顶!
第114师团的重炮旅团,是悬在守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刻都在吞噬着将士们的生命!
必须敲掉它!
“命令!”
李锦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杀伐之气,瞬间将指挥部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残酷的现实战场:
“第七军楚南河、新一军梁卫国!
前沿阵地,依托预设反斜面工事和纵深梯次配置,继续顽强阻击!
但战术上,以班排为单位,灵活后撤,诱敌深入!
将114师团的步兵和战车,继续往月浦镇外围预设的‘铁砧’口袋阵里引!
记住,是‘溃而不散’,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快撑不住了!”
“命令特战大队王大山!”
李锦的声音带着淬火的杀意,“立刻挑选最精锐渗透小组,携带大功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