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忽问道:“你是标儿的嫡子,为常氏所生,可知常氏是谁之女?”
朱允熥耷拉着脑袋,颤颤巍巍答道:
“回皇爷爷,母妃乃开平王之女,开平王也是孙儿的外祖父。”
朱元璋点了点头,言语间颇有些感慨。
“当年,开平王常遇春随咱打天下,每有战事必请缨冲杀敌阵,一生征战南北,从无败绩。”
“蓝玉虽然作战勇猛,可比之开平王,依旧逊色不少。”
“若非开平王早逝,想我大明军中有徐达常遇春,功绩绝不亚于大汉卫霍。”
朱元璋目光落回到朱允熥身上,感慨道:
“允熥,你不像你父亲那般外柔内刚。”
“骨子里,也没有开平王那股子勇武之气。”
迎着朱允熥恐惧的眼神,朱元璋怅然摆手道:
“去吧,先去平安军中历练。”
“过两年再去就藩。”
“…遵皇爷爷之命。”朱允熥退出大殿,背影中透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显然。
没有像朱允炆那样处置他,朱允熥已经非常高兴,没有半点对皇位觊觎。
而这一幕,也一丝不落落在了朱元璋眼里。
“雄英早夭,常氏因生他而死,允熥这孩子一生受了太多委屈,性格过于软弱。”
“若始终无法成才,就保他一世富贵,算是为你大哥保留一丝正统血脉。”
听到这温情的话,燕王朱棣心头一软。
知道朱元璋在交代社稷大事,燕王朱棣连忙答道: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行了,坐吧。”
“咱正好有事要与你交代。”朱元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待燕王朱棣坐下后,朱元璋幽幽开了口:
“建文一朝的老臣能用则用,你这一朝正是用人之际。”
“辉祖虽与你为敌,可确实是一位帅才,你这一朝需要人去开疆拓土。”
“至于李景隆…”
“那小子能力是有,可终究差了几分火候,朱柏和朱权的能力都还算不错,可以当你的助力。”
“你这马上皇帝、高炽的征北大将军,也该学学怎么当文韬武略的皇帝。”
“哪有皇帝次次亲征、战场舍命的道理?难道咱的大明就没有可用之人?”
“这…”燕王朱棣尴尬一笑,他喜欢打战,在燕王府坐着都不舒坦。
更别说当了皇帝之后。
知道朱棣死性不改,朱元璋也懒得再说,望着宫殿穹顶的龙头,自顾自说道:
“三杨和夏原吉这些人可以重用,但文官论政不论军,江南文官不可不防,军权必须掌握在帝王手中。”
“至于士族与寒门间的制衡,旧勋贵与人才间的去势和升用,等你坐上那个位置,你自己就会明白……”
“……”
听着朱元璋说了许多为帝之道,燕王朱棣对此铭记在心。
对待朝臣与百姓…
燕王朱棣感觉眼前的朱元璋已经迥乎不同。
朱元璋嘴里还提到孟子的语录,这换在以前,压根是不可能的。
“正统继承,天命所归,另外还有后世那些先进技术推动大明发展。”
“老四,你要还无法超越历史上的永乐帝…”
朱元璋虎目微瞪,不怒自威,“别说你当了皇帝,就算坐在龙椅上,咱回头照样过来拿鞋底抽你,你信不?”
“……”。
最怕的人发话了,燕王朱棣哪里有不信的道理。
燕王朱棣斩钉截铁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当一个好皇帝,也一定可以。”
朱元璋嗯了一声,很相信这点,毕竟这样的开局,让高炽当皇帝都差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