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伯怒拍案几,“东夷平定,他便迫不及待地压榨诸侯,西岐若答应,其他诸侯定会效仿,百姓负担将不堪重负;若不答应,他又会借机生事!”
苏忿生也忧心忡忡:“费仲已抵达芮国,据说芮国诸侯因害怕朝歌报复,已答应增加贡赋。若其他诸侯纷纷效仿,西岐将陷入孤立。”
姜子牙却神色平静,激活“谋略推演”,模拟应对方案:“系统,分析‘应对朝歌增贡’的两种方案——答应增贡与拒绝增贡,推演结果与应对之法。”
淡蓝色面板展开,推演结果清晰呈现:
方案一:答应增贡
朝歌反应:短期内满意,可能会在后续继续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向其他诸侯炫耀“西岐顺从”,逼迫更多诸侯增贡。
西岐风险:粮食与物资储备减少,影响农耕试点与武器研发;百姓不满情绪上升,民心图谱满意度可能下降10%-15%;诸侯对西岐的信任度降低,同盟可能动摇。
推演结论:弊大于利,不可取。
方案二:拒绝增贡
朝歌反应:可能派使者斥责西岐“抗命”,甚至威胁出兵;联合崇国,施压西岐;在诸侯中散布“西岐谋反”的谣言,孤立西岐。
西岐风险:朝歌与崇国联合进攻的概率约30%;部分诸侯因害怕朝歌,退出同盟;东夷驻守的西岐军可能被朝歌军牵制。
应对之法:
1.向诸侯揭露朝歌“增贡”的真实目的(弥补东夷平叛的物资消耗),争取舆论支持;
2.加强边境防御,调动青铜武器与弩箭至崇国边境;
3.让东夷的南宫将军收缩兵力,避免被牵制;
4.联络崇黑虎,若崇侯虎出兵,让其在崇国国内制造混乱。
推演结论:利大于弊,可通过周密准备,降低风险。
姜子牙关闭面板,对姬昌与百官说道:“商纣增贡,是想弥补东夷平叛的损失,同时试探西岐的底线。咱们若答应,只会让他得寸进尺;若拒绝,虽有风险,却能赢得诸侯同情,巩固同盟。在下建议,采取‘软硬兼施’策略:一是派散宜生大夫前往朝歌,婉言拒绝增贡,理由是‘西岐军驻守东夷需大量物资,且农耕试点需粮食支持,无多余物资缴纳’;二是向同盟诸侯传递消息,揭露朝歌的贪婪,同时承诺‘若诸侯因拒绝增贡遭朝歌打压,西岐将出兵支援’;三是加强崇国边境防御,让南宫将军从东夷调回五百精锐,配备青铜铠甲与弩箭,防备崇国突袭。”
姬昌点头说道:“先生此计可行!散大夫熟悉朝歌情况,由他出使最合适;同盟诸侯那边,可让召公少傅亲自前往联络,稳定他们的信心。”
散宜生领命,次日便带着随从前往朝歌。他按照姜子牙的嘱咐,见到费仲后,先送上一份厚礼——一柄西岐新锻造的青铜剑与十匹丝绸,再婉言说明西岐的“困境”。费仲虽贪婪,却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