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刀势大力沉,速度极快,带着破风声,显示出他扎实的功底和充沛的力量。
若在寻常比武中,已属上乘。
然而,在周桐眼中,这一刀虽然凶猛,但意图过于明显,发力也略显僵硬,缺乏在生死瞬间磨砺出的那种圆转如意的变通。
周桐不闪不避,直到刀锋即将临体,脚下才看似随意地向侧后方滑开半步,同时手中腰刀向上轻轻一撩,并非硬架,而是用刀背精准地磕在魏琰刀身发力最薄弱之处。
“铛!”
一声脆响,魏琰只觉得一股巧劲传来,手臂微麻,那势在必得的一刀不由自主地被带偏了方向,从他身侧滑过,砍在了空处。
他心中一惊,反应倒也不慢,立刻借势旋身,刀随身转,一记横扫斩向周桐腰腹。
周桐依旧从容,身体如同柳絮般随着刀锋来势微微后仰,同时手腕翻转,刀尖下指,精准地刺向魏琰因旋身而露出的持刀手腕。
魏琰吓得连忙缩手变招,刀势再次落空。
他接连两招被轻易化解,心中那股争胜之心更盛,开始将家传刀法中那些精妙的招式一一使出,
什么“迎风掸尘”、“顺水推舟”、“魁星点斗”,刀光霍霍,将自己周身护得密不透风,时而如狂风暴雨般猛攻,时而又如灵蛇出洞般诡谲。
场下的家将们看得眼花缭乱,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
在他们看来,少将军刀法精湛,攻势如潮,已然占据了上风。
唯有魏崇武和沈怀民、欧阳羽等明眼人看得清楚。
魏琰的刀法固然漂亮,招式衔接也流畅,但过于追求招式的完整和美观,许多动作华而不实,在真正的生死搏杀中纯属多余,反而浪费了体力,露出了破绽。
而周桐的应对,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周桐的刀法毫无花哨可言,甚至可以说有些“难看”。
他几乎没有主动进攻,每一次移动、每一次出刀,都简洁到了极致。
格挡、闪避、突刺、撩砍……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着如何最快、最省力地化解对方的攻势,并寻找那一闪即逝的反击机会。
他的脚步移动幅度很小,却总能恰到好处地避开锋芒
他的刀往往后发先至,总是出现在最让魏琰难受的地方,逼得他不断变招,节奏被打得七零八落。
这完全是战场上用血与火淬炼出来的杀人技,追求的是效率,是结果,与魏琰那表演性质更强的家传刀法高下立判。
魏琰越打越是心惊,也越打越是憋屈。
他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个滑不留手的泥鳅搏斗,空有一身力气和精妙招式,却总是打在空处,或者被对方轻描淡写地引开。
对方的刀锋如同毒蛇的信子,总是在他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悄无声息地探向他招式转换间的空隙
咽喉、心口、手腕、肋下……每一次都让他惊出一身冷汗,不得不回防自救。
他引以为傲的刀法,在对方这种近乎本能般的实战反应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无力。
终于,在魏琰一招力道用老,试图以一招华丽的“苏秦背剑”格开周桐刺向他肋下的一刀时,周桐手腕猛地一沉,刀身贴着魏琰的刀脊顺势下滑,刀背重重地敲击在魏琰的刀镡(刀柄与刀身连接处)附近。
“啪!”
一声闷响,魏琰只觉得虎口剧震,再也握不住刀柄,那柄腰刀脱手飞出,“哐当”一声掉落在几步远的地面上。
场下的喝彩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愣住了。
魏琰看着自己空荡荡的手,又看了看地上那柄刀,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但随即涌上的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