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着给欧阳老弟补身子的汤呢!哎哟喂,瞧我这记性!可不能糊锅了……”
周桐才不吃这套,上前一步搂住老王的脖子就往起拽:“哎呀老王,就一次!就试一次!保证没事!快来帮忙!”
老王被勒得龇牙咧嘴,但身子像秤砣一样往下坠,死活不肯起来:“不去不去!少爷您饶了我吧!那玩意儿又熏又毒,吸一口少活十年!我还想多伺候您几年呢!您找别人,找别人……”
周桐好说歹说,威逼利诱,老王就是铁了心不动弹。周桐无奈,只好放弃。书房门口的护卫是沈怀民的人,他使唤不动。朱军要看守大门。看来只能找府里的“软柿子”了。
他让小十三先去把大门旁那个打好的铁桶(煤炉)搬到后院最空旷的角落,自己则去找小菊和小荷。
来到下人房外,周桐先敲了敲门。里面很快传来脚步声,小荷开了门,见是周桐,有些意外:“周大人?奴婢还以为是桃姐姐呢。”
周桐和颜悦色地问:“你们现在忙不忙?不忙的话,帮我做点事情,很简单。”他顿了顿,补充道,“有好吃的作为酬劳。”
小荷乖巧点头:“大人吩咐便是,奴婢们这就来。”
周桐带着小菊小荷来到后院,小十三已经把铁桶放好了。周桐看着铁桶,琢磨着得先搭个简易的炭窑。
(注:古代烧炭或干馏煤炭需用窑,简易窑可用砖石或泥土垒砌,留有进风口和排烟口,关键是要能密闭保温又能控制空气进入)。
他对两个小姑娘比划着:“咱们得用砖石或者泥巴把这个桶围起来,留个口子添煤,上面还要做个能冒烟……哦不,是能通气的管子,但大部分地方要封得严严实实的,不能漏气……”
小菊和小荷听得云里雾里,大眼睛里充满了茫然。周桐只好简化:“反正就是把它大部分堵住,不要让烟随便冒出来就行!”
两个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周桐想了想,觉得让她们垒窑太困难,便改了主意:“算了,垒窑的事以后再说。你们先帮我把这石炭弄干净点。”他从布袋里拿出一小块煤,“这叫石炭,我们要先把里面的灰尘、小石子和草根什么的挑出来。”
于是,在周桐的指挥下,几个人开始了一场艰苦的“煤炭预处理”工作
第一步:干筛(粗滤)
他们找来一块粗麻布(充当简易筛子),将原煤倒在布上,两人各执一角,不停地抖动、摇晃。细小的煤灰和沙土簌簌落下,留在布上的则是大小不一的煤块和一些明显的杂质。
第二步:水洗
将筛过的煤块倒入一个大木桶,加入清水没过,用木棍使劲搅拌。浑浊的泥水泛起,静置片刻后,密度较大的砂石沉底,煤块则浮在中间或上层。
他们小心翼翼地先将上层的煤块捞出来,再倒掉浑浊的泥水,最后清理桶底的砂石。
光是这两步,反复操作,就已经让四人忙得灰头土脸,直到晚饭时分,天色渐暗,才勉强处理出一小盆相对干净的煤块。
每个人都累得够呛,身上、脸上难免都沾上了煤灰。
老王过来喊吃饭,看到后院这“乌烟瘴气”的场面和几个“小黑脸”,连连摇头:“少爷哎!您赶紧先去洗洗换身衣服吧!夫人和她朋友还在房间里等着呢,您这模样怎么见客?”
周桐看了看自己衣袖、前襟上东一块西一块的黑印子,又看看同样狼狈但不敢吭声的小菊小荷,虽然他们已经很注意,还找了旧布围在身前,但也禁不住这煤粉无孔不入。
他不好意思地对小菊小荷说:“辛苦辛苦,今天就这样,赶紧去吃饭吧。明天……明天就不用你们帮忙了,我去‘请’老王他们干!”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