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施茜(2 / 4)

总不能干巴巴地说“俺也一样”吧?那也太掉价了。

于是,被逼急了的某人就灵机一动,换了一种问法。他用手撑着脸颊,面具下的目光带着笑意看向刚吟诵完、正紧张等待点评的那位才子,开口道:

“方才诸位都在评点你的诗,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更想听听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你写下它时,最想表达的是何种心境?”

这个问题一出,满场皆静。所有人都愣住了,这种让作者自述创作意图的点评方式,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

随即,众人脸上纷纷露出“原来如此”、“高人啊!”的恍然和敬佩表情——果然大佬的视角就是与众不同!

那才子也是受宠若惊,连忙仔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周桐听完,点点头,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好,我知道了。你先请回座。待诸位都说完,我再一并谈谈我的看法。”

这下,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吊得足足的。后面上台的人,几乎都经历了同样的流程:吟诵→被周桐询问创作意图→忐忑回答→被告知“稍候一并点评”。

这种神秘感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人结束。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周桐,等待他的“高见”。

周桐站起身,先是照例商业吹捧了一番,肯定众人的文采和热情。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

“诗词之作,贵在发自本心,是内心有所感、有所悟的自然流露,而非为了迎合某种标准或达到某种目的。若心中本无此情,强作之词,终觉隔了一层。”

他顿了顿,看到有感触。

为何有些千古名句能脍炙人口,而有些辞藻华丽的诗篇却很快被人遗忘?其高下之分,往往就在那一字一词的‘精准’与‘真切’之上。”

他看着台下众人开始不由自主地揣摩自己诗句用词的样子,拍了拍手,笑道:“诸位现在这表情就对了——此谓之‘揣摩’。但于我而言,更贴切的说法,应是‘推敲’。”

“我与诸位说一个我一位方外好友的真实故事。他是一位诗僧,性喜吟咏。

一次,他夜间访友不遇,于月下有感,得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然他总觉得‘推’字似乎不够妥帖,反复思索,是‘推’字好,还是‘敲’字更佳?以至于他沉迷其中,不慎冲撞了当时一位文坛巨擘韩先生的车驾。”

众人听得入神,连沈陵都竖起了耳朵。

“韩公问明缘由,非但不怪罪,反而大感兴趣,沉思片刻后,言道:‘作“敲”字佳矣。月夜访友,门扉已闭,径直推门而入,显得鲁莽失礼。

而“敲”字,既显礼节,又于万籁俱寂中衬托出一丝声响动静,意境更显幽远、生动。’

我这位朋友闻言,豁然开朗。此事也让我深有所悟,作诗填词,乃至为文,有时便是这般需要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至关重要。词句不必一味求华丽,贴合情境、精准传神,方能让人读之如身临其境。”

周桐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这番“贾岛推敲”的故事(稍微改编了一下)和引申出来的道理到底有几分正确,但他看到台下众人那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佩服和恍然表情,就知道——稳了。

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脑补去吧~~~

他轻轻咳嗽一声,做了总结陈词:“以上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具体的,还请诸位日后自行多多‘揣摩’,细细‘推敲’了。”

说完,他便坐了下来。场内先是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声,众人都陷入对自身诗作的深深反思之中。

随后,便不断有人上前来请教,周桐被迫营业,只能硬着头皮用极其简短、模棱两可的话应对,诸如“此处可再凝练”、“此情可更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