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人跑远后,倪天奇叉着腰站在院子里,午后的阳光刺得他眯起眼。他踱步到那架被赵德柱等人初步拼凑起来的弩车骨架旁,粗糙的手指在木制的弓臂和滑轨上缓缓滑过,眉头拧成了疙瘩。
“嗯,架子是搭起来了,有点雏形…”他低声嘟囔,随即嗤笑一声,“可这活儿也太糙了!”他屈指用力敲了敲主梁连接处的榫卯,“卯眼大了半厘!榫头松垮,受力必裂!”
指尖划过滑轨边缘,“毛刺都没打磨干净!牛筋弦跑几趟就得磨断!”又蹲下身查看车轴处临时固定的铁箍,“这焊的什么玩意儿?狗啃似的!热应力都没散尽就硬怼上去,用不了几下就得崩开!”
他越看越气,最后对着那歪歪扭扭的青铜扳机槽啐了一口,“呸!就这还想射准?能射出去不散架都算祖宗保佑!”
骂骂咧咧一通,倪天奇烦躁地抓了抓乱发,转身回屋。片刻后又出来,将一张墨迹淋漓的纸“啪”地拍在弓臂最显眼的位置。纸上龙飞凤舞地写着:
【倪大爷批注:】
1. 主梁卯眼重凿!榫头加楔!松一分老子抽你十鞭!
2. 所有滑轨、卡扣边缘,给老子用细锉砂纸打磨!摸不出倒角别停手!
3. 铁箍全拆!回炉重焊!焊口要鱼鳞纹!匀称!冷却要慢!浸油!
4. 扳机槽重铸!尺寸按老子图纸!差一丝塞你屁眼里!
5. 组装前所有活动关节上油(猪油混石墨粉)!听到“吱嘎”声就等着挨锤!
—— 倪天奇(困死了,勿扰!再吵杀人!)
写完,他满意地哼了一声,走到院子角落的树林边方便了一下,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晃晃悠悠回屋补觉去了。
下午,当周桐带着赵德柱等人再次踏入炼铁坊时,看到的就是一群大汉围在弩车骨架旁,对着那张“倪大爷批注”指指点点,煞有介事地讨论。
“嗯…这个‘卯眼重凿’…赵哥,啥意思?是不是让咱们把那窟窿再挖深点?”一个士兵挠着头。
“笨!倪师傅说了‘榫头加楔’!肯定是窟窿挖大了,要塞点木头片子进去卡紧!”赵德柱指着第一条,一副“我懂了”的样子。
“那这‘鱼鳞纹’是啥?让咱们把铁箍敲成鱼鳞那样?”万科拿着纸,对着阳光看,“这要求…有点艺术啊?”
“还有这‘塞屁眼里’…倪师傅也太狠了吧?”另一个士兵咂舌。
周桐走过去,一把抽走赵德柱手里的纸,没好气地道:“字都认不全几个,在这儿装什么大匠师?按倪叔写的,一条条给我改!改不好,晚上都别吃饭!”
众人立刻噤声。周桐开始分派任务,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
木工组(赵德柱带五人): 按图纸精确重凿主梁卯眼,榫头两端加硬木楔,榫卯结合处用熬化的鱼鳔胶粘合,木槌敲击至严丝合缝,无丝毫晃动。所有木制滑轨、卡扣边缘,用细木锉修出微小圆角,再用不同目数砂纸(粗、中、细)依次打磨至光滑如镜,手摸无毛刺感。
铁工组(万科带八人):** 拆除所有不合格铁箍。起小炉,将铁箍回炉加热至白炽(约1200c),观察铁水表面沸腾状态及火花颜色判断火候。取出后迅速用长柄铁钳夹稳,铁锤快速均匀锻打,使焊口处金属熔融结合,形成致密、均匀、层叠如鱼鳞的焊纹。锻打后立刻将铁箍浸入预热至80c左右的桐油中缓慢冷却(退火),消除内应力。
铸造组(小十三带三人):** 按倪天奇精确图纸,重新制作青铜扳机槽模具。选用细颗粒河沙(洗净晒干),混合少量黏土和水,分层填入木制砂箱,每层用木杵均匀夯实。放入扳机槽木模(涂有分型剂如炭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