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静默流淌;岁月如梭,倏忽而逝。
仿佛只是冬雪消融、春芽初绽的几个交替,日历便已翻到了最为炽热与关键的六月。
空气中弥漫开来的,不仅仅是日渐升高的气温,更有一种无形却足以让千万家庭屏息凝神的紧张与期盼。
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这场被无数人视为“为国取士,纶才大典”
的选拔,即将拉开帷幕。
整个国家的脉搏,似乎都与这考期的临近而同频加。
无数寒窗苦读十二载的学子,无数个倾尽心血的家庭,都将未来的希冀与命运的转折,寄托于这短短两三日之间的笔墨挥洒。
六月七日,清晨。
西北小县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尚未展露全部的威力,但县城的大街小巷,早已被一种庄重而又略带焦灼的气氛所笼罩。
主干道上,悬挂着鲜红的横幅:“沉着冷静,细致答题”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醒目的标语无声地传递着鼓励与期盼。
各个考点学校附近,交警早已上岗,拉起了警戒线,疏导着交通,确保考场周围一片肃静。
身穿各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在服务站点忙碌着,免费提供矿泉水、文具、应急药品。
公安干警神色严肃,警惕地巡视四周,维护着秩序。
沿街的一些商铺,也自地贴出了“考生免费”
、“静音助考”
的告示。
这是一场全社会都在为之让路、为之护航的集体仪式。
县一中的考点外,此刻已是人山人海。
无数家长,无论平日里是忙于公务还是奔波于生计,此刻都放下了所有,选择默默地陪伴在孩子身边。
他们或紧握着孩子的手,低声叮嘱着最后的事项;或用力地拍拍孩子的肩膀,传递着无言的鼓励;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紧紧追随着孩子走入考场的背影,那眼神里,交织着紧张、期盼、祈祷,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与自己青春告别的怅惘。
在这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人潮中,张诚一家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仅仅是张诚那过于稚嫩矮小的身形在众多高三学子中如同鹤立鸡群,更因为他身边陪伴的,是几乎全家出动——父亲张建军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崭新衬衫,头梳得一丝不苟,脊梁挺得笔直,仿佛要替儿子扛起所有的压力;母亲李秀兰紧紧攥着张诚的手,手心有些汗湿,脸上带着温柔却难掩紧张的笑容;爷爷奶奶也在家人的搀扶下坚持来了,两位老人穿着簇新的棉布衣服,眼神里满是骄傲与关切,仿佛来见证家族最荣耀的时刻;连六岁的弟弟张磊,也似乎被这严肃的气氛感染,乖乖地牵着哥哥的衣角,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懵懂的认真。
他们这一大家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却又无比坚定的“后援团”
。
“诚娃,东西都带齐了吧?准考证,身份证,笔……”
母亲李秀兰不厌其烦地再次确认。
“妈,都带齐了,放心吧。”
张诚语气轻松,反手轻轻握了握母亲微凉的手。
“哥,加油!
考一百分!”
小张磊挥舞着小拳头,用他所能理解的最好祝福为哥哥打气。
爷爷没多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奶奶则絮叨着:“进去别慌,慢慢写,时间够用……”
周围不少家长都注意到了这一家,目光中带着善意的惊奇和些许了然——原来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神童一家。
感受到这些目光,张家人更加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