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氛围热烈而粗犷。
街道上各种车辆行人摩肩接踵,小贩沿街叫卖声、伙计招徕客人的吆喝声、铁匠铺的打铁声、茶馆里的谈笑声混杂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牲畜、食物、尘土、香料和汗水的复杂气味,与北平城内更显秩序的氛围相比,海淀镇充满了一种野性、鲜活的市井喧嚣与活力。
人力车夫熟练地在人流中穿行,很快从繁华的老虎洞胡同转入一条稍显清静的南北向街道——南大街/北大街。
随后,再次拐入一条更显幽深的胡同——军机处胡同。
这条胡同因清代曾设军机处外直庐而得名,1933年时,两旁多是青砖灰瓦的宅院,显得颇为规整,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派,可见仍是官员、学者宅邸聚集的重要区域。
最终,车子在一处门楣有着简单砖雕的老宅前稳稳停下。
车夫放下车把,长舒一口气:
“先生,军机处胡同到了,就是这儿!”
祖父林翰章老人年近七旬,是前清秀才,虽功名未就,但一生嗜书,颇有古风。
见到长孙到来,老人很是高兴,捻着花白的胡须,连声让坐。
二叔林崇礼闻声也从内堂出来,他穿着湖绉长衫,面容精明,是个成功的粮行商人。
二叔家有两个孩子:堂弟林怀谦(15岁,读温泉中学高中一年级),堂妹林怀敏(12岁,读初中一年级)。
老宅比教育部街的院子宽敞,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
落座奉茶后,林崇文看似不经意提起:
“怀安这次在中法附中的月考,略有进益。”
二叔林崇礼闻言,放下茶碗,笑道:
“哦?听说那中法中学课业紧,洋文、格致(物理化学)都抓得严,能跟上就好。”
他言语间带着商人的务实和对新式学堂的些许敬畏。
林崇文这才将那份成绩单拿出,递给父亲:
“丙班第四,数学倒是得了第一。”
祖父林翰章戴上老花镜,就着明亮的窗户光,仔细地看着成绩单上每一个墨笔小字。
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渐渐舒展开,嘴角露出了欣慰的、几乎可以说是灿烂的笑容。
他抬起有些颤抖的手,轻轻拍了拍坐在身旁的林怀安的肩膀,连声道:
“好!好!知耻后勇,方是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