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看着那扇门,又看了看院子角落里,那些正在阳光下进行萎凋的嫩绿茶青,心里,却并没有太多的意外。
对于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一片茶叶的老匠人来说,这种偏见,是刻在骨子里的。
任何语言上的解释,在此时,都是苍白无力的。
他转过身,看着同样一脸沮丧的三个伙伴,平静地问道:
“你们看到刚才院子里晾着的那些茶叶了吗?”
“看到了啊,怎么了?”
孙瑞不解。
“那是萎凋,制茶的第一步。”
陈默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力量。
“老先生虽然把我们赶了出来,但他的茶,还在继续做。”
“走吧,”
他对着三人,露出了一个鼓励的微笑,“我们的寻茶课,第二堂,现在开始。”
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带着三人,走出了院子,在茶园旁那条青石板小路边,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
从这个位置,正好可以远远地,看到翁家院子里,那一片晾晒着茶叶的竹匾。
“默……默哥,咱们这是干啥?在这儿干等着?”
孙瑞一脸的茫然。
“不,”
陈默摇了摇头,眼神专注地,望着远方那个忙碌的、瘦小的身影,“我们上课。”
“上一堂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真正的制茶课。”
……
接下来的一个下午,成了寻茶四人组记忆里,最特别、也最漫长的一个下午。
他们没有再去敲门,没有再去做任何解释。
他们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坐在那条山路上。
看着翁老头,将那些萎凋后的茶叶收进屋里,进行揉捻。
看着他又将揉捻好的茶叶,搬到一口巨大的铁锅前,开始用手,一遍又一遍地,在那滚烫的锅里,杀青、翻炒。
阳光,从头顶的树叶缝隙里,斑驳地洒下。
山风,带着清新的茶香,拂过每个人的脸颊。
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玩手机。
他们就那么专注地,看着。
看着一片翠绿的叶子,是如何在一个老人那双布满了老茧的手中,经过一道道繁复而又充满了韵律感的工序,慢慢地,散出惊人的香气,变成了我们杯中,那份珍贵的甘醇。
那不是工业化的生产,那是一种充满了虔诚与敬畏的创作。
夏晚星和柳安然,更是拿出了自己的写本,用画笔,将老人每一个专注的动作,都记录了下来。
她们感觉,自己画的,不是一个茶农,而是一位正在与自然对话的艺术家。
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