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接受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文风。
然而,他完全低估了杨教授的格局和眼光。
周末,他正在寝室里,和孙瑞他们复盘着茶叶市场的考察报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又温和的声音。
“是陈默同学吗?我是杨鸿年。”
陈默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杨教授,您好!”
“你的那篇论文,我看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欣赏,“写得很好。
有点意思。”
“不像是学生写的作业,倒像是个已经下场搏杀过的生意人,写的复盘。”
“这个周末,有时间吗?来我家里,我们爷俩,喝杯茶,好好聊聊。”
……
周天,下午。
按照杨教授给的地址,陈默独自一人,来到了复旦大学的老家属区。
这里和他新租的办公室那种现代化的创意园区截然不同,充满了浓郁的年代感。
高大的梧桐树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安宁、悠然的书卷气。
他找到了杨教授家。
那是一个位于一楼的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敲了敲门。
开门的,正是杨教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来了?进来吧。”
杨教授的家,和他的人一样,朴素而又充满了底蕴。
没有豪华的装修,满屋子都是书。
从墙边的书架,到地上的纸箱,目之所及,皆是泛黄的书页和沉淀的墨香。
“随便坐,”
杨教授指了指客厅里那套有些年头的木质沙,自己则转身,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端着一套古朴的紫砂茶具,走了出来。
“尝尝吧,”
他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推到陈默面前。
“今年的新茶,朋友从武夷山寄来的。”
陈默双手接过,道了声谢。
他学着老爷子的样子,先是闻了闻香气,一股独特的、带着岩石气息和花果芬芳的香气,沁人心脾。
再轻轻啜了一小口,茶汤醇厚,岩韵十足,回甘明显。
“好茶。”
他由衷地赞叹道。
“哦?你也懂茶?”
杨教授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
“不懂,”
陈默谦虚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几分真诚的苦笑。
“只是最近,为了找茶,被逼着喝了不少,才勉强能分出点好坏。”
“找茶?”
“嗯,”
陈默知道,在杨教授这样的智者面前,任何拐弯抹角都是多余的。
他索性,便将自己和朋友们正在做的这个茶颜悦生的项目。
以及他们在寻找高品质、有特色、且能稳定供应的茶叶时遇到的困境,坦诚地,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