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老头子,活了快七十年了。
七十年前,我小时候,吃是为了活命。”
“后来啊,八十年代,吃是为了吃饱,能吃上一顿红烧肉,那就是过年了。”
“再后来,九十年代,大家手里有点钱了,开始讲究吃好。”
“那时候,谁家要是能请客去一趟肯德基、麦当劳,那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面子。”
“现在呢?”
他看着台下这群年轻的面孔,笑了笑,问道。
“你们告诉我,你们现在吃,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
“为了好吃?”
“为了健康?”
“为了……朋友圈?”
一个后排的女生,小声地嘀咕了一句,引来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杨教授点了点头,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意外。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缓缓地写下了四个字:“文化消费”
。
“说得都对。”
他的声音,变得有些语重心长。
“你们这一代人,物质上,已经不匮乏了。
你们消费的,早已不仅仅是食物本身。”
“你们消费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社交,一种文化的认同。”
“一碗普通的拉面,印上了日本动漫的1ogo,就能卖出双倍的价格。”
“一件普通的白t恤,印上了某个潮牌的设计,就能让你们心甘情愿地排队。”
“为什么?”
“因为,你们在为文化买单。
在为那个1ogo、那个设计背后所代表的故事、审美和身份认同,在支付溢价。”
他看着台下的学生们,那双看透了世事风云的眼睛里,充满了期许。
“这,就是我们中国未来三十年,最大的一个商业机遇。”
“谁能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好东西,用你们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重新包装一遍,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谁,就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
这番话,如洪钟大吕,敲在了陈默的心上!
这不就是他正在做的茶颜悦生吗?!
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在用一个前的商业模式,去降维打击。
但今天,他才在杨教授这里,自己多么渺小。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
他的这个小小的动作,也被讲台上的杨教授,敏锐地捕捉到了。
课程的最后,杨教授布置了一篇随堂论文,题目很开放——《论文化消费在我身边的一个实例》。
当其他学生都在哀嚎抱怨时,陈默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自内心的微笑。
他知道,这篇论文,可能是他与这位智者,进行神交的最好机会。
接下来的两天里,陈默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篇论文的写作中。
他将茶颜悦生这个还未诞生的品牌,当成了自己的案例。
他将团队寻茶的困境,将自己对新中式美学的思考,将柳安然那些充满诗意的产品命名,将林溪那充满禅意的空间设计……
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进去。
在文章的最后,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核心观点: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将龙凤和牡丹印在杯子上,而是要将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东方的含蓄、风骨与诗意,用现代的、能与世界沟通的语言,重新讲述一遍。”
“我们卖的,不应该只是一杯茶,而应该是一种能让浮躁的现代人,重新慢下来、静下来的生活方式……”
周五,当他将这份充满了野狐禅气息的论文,交上去时,心里,甚至还有些忐忑。
他不知道,杨教授这样一位严谨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