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流逝,曾欢和徐子航起身告辞。
送到门口,姜南星又特意对徐子航说:“子航,欢欢我就正式交给你了。
一辈子都要对我们家欢欢好,不能让她受委屈,知道吗?”
徐子航立刻挺直腰板,神情无比郑重,像立军令状一样:“主任,您放心!
我一定会的!
我会用我的一生对欢欢好!”
曾欢站在他身边,看着子航认真的模样,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安心。
送走了这对准新人,家里恢复了宁静。
小林林玩累了,被张姐带去洗漱准备睡觉。
姜南星看着桌上那包沉甸甸的豆糕,心里充满了为好友高兴的温暖。
第二天晚上,周惟清难得没有应酬在家吃饭,姜南星便让王姐用曾欢送来的豆糕做了道豆糕炒腊肉。
蒸熟的豆糕切厚片,与晶莹的腊肉同炒,吸饱油脂的豆糕泛着油光,端上桌时满屋飘香。
惟清你尝尝,姜南星夹了一筷放到丈夫碗里,这就是老家自己做的豆糕。
周惟清细细品尝后连连点头:口感扎实,豆香醇厚,比市卖的粉条更有风味。
小林林,你也尝尝?
正在挑食的小林林被这香气吸引,破天荒地扒了半碗饭,鼓着腮帮子说:豆豆好吃!
看着孩子吃得香,姜南星若有所思地放下筷子:惟清,我现咱们英林像这样的传统美食还真不少。
除了已经产业化的牡丹油、有机茶,还有不少藏在民间的宝贝——酥脆掉渣的英林麻花,软糯香甜的手工糕粑,还有油面、腊肉、酱菜
确实,周惟清给她盛了碗汤,上次去青山乡调研,老乡自家做的腊肉就让我印象深刻。
我在想,姜南星眼睛渐渐亮起来,我们推动区域合作不能只盯着大项目。
这些散落民间的传统小食,虽然规模小,但承载着乡愁记忆,每个村子都有做这些的巧手。
要是能把这些星星之火汇聚起来
她越说越兴奋,索性拿出笔记本边画边说:比如我们可以成立英林传统美食协会,系统普查登记这些特色美食,制定基本的生产标准,打造英林匠造这样的区域品牌,通过特产展销中心和电商平台推广出去。
周惟清认真听着,不时补充:这个思路很接地气。
不过要注意,既要规范生产,又不能失了手工的温度。
没错!
姜南星点头,可以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指导改进包装和保质期。
还可以组织培训,鼓励年轻人传承这些老手艺。
几天后,在一次关于深化乡村振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专题会议上,姜南星在听取了各部门关于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汇报后,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
她环视会场,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同志们,刚才大家谈的扶持龙头企业、展规模农业,都非常重要,是我们产业展的支柱。
但今天,我想提出一个补充性的思路,或许能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更能直接地惠及广大的农户,尤其是那些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
她稍微停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继续说道: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或者说,还熟悉不熟悉我们英林地道的传统美食?比如,我们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手工糕粑,香韧可口的英林麻花,还有像我昨天吃到的这种用料实在的豆糕,以及口感独特的油面,家家必备的腊肉、腊肠……等等。”
她看到台下不少本地的干部眼中露出了回忆和认同的光芒,便继续深入:
“这些,不是摆在市货架上的工业化产品,它们承载着乡愁,蕴含着独特的手艺,是深藏在咱们英林乡村的‘宝贝’。
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