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柔软了些:“不是我着急。
是昨天晚上我们从你舅舅家回来的时候,你外婆悄悄把我拉到一边,絮絮叨叨说了好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
她说她年纪慢慢也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你们这些小辈一个个都成了家,找到好归宿,她才能真的安心。”
外婆的牵挂像一根温柔的针,轻轻刺中了姜南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她捏饺子的动作慢了下来,眼前浮现出外婆慈祥又带着期盼的眼神。
她没有再反驳母亲,只是沉默地包着饺子,心里却像煮开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复杂的气泡。
那份对周惟清悄然生长的、甜蜜又羞涩的情感,与家人的期盼交织在一起,沉甸甸的,又暖融融的。
饺子很快包完了,整整齐齐地摆了好几盘。
妈妈起身端去厨房准备煮一部分当午饭,爸爸也乐呵呵地跟进去打下手,洗葱剥蒜,配合默契。
姜南星收拾着桌上的面粉残屑,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厨房里父母的背影。
妈妈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爸爸在一旁递着东西,偶尔低声交流两句,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默契与温情,平淡却动人。
这幅画面,让她不由自主地再次想起了周惟清。
如果他在这里……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下意识地拿出手机,屏幕亮起,那条安静躺着的信息跃入眼帘:【周惟清:上午去见几个北京的朋友。
下午三点的飞机。
】
简洁的报备,一如他的人。
没有多余的情话,却清晰地勾勒出他的行程,也像是在告诉她他的归期。
看着“下午三点的飞机”
这几个字,姜南星的心忽然就安定了下来,仿佛已经能看到航班降落,他重新踏上英林土地的时刻。
窗外阳光正好,厨房里传来父母轻声的交谈和锅铲碰撞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家的味道。
姜南星握着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周惟清的名字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一种混合着思念、期盼、甜蜜与安心的复杂情绪,如同窗外温暖的春光,静静地将她包裹。
周惟清的上午安排得紧凑而高效。
他见了两位在京工作的老同学,一位在改委,一位在农业部,都是行业内颇有建树的中坚力量。
几人虽久未见面,但情谊依旧,谈话内容并未停留在寒暄,更多是交流信息、探讨政策风向,以及对基层实践的思考。
周惟清简要介绍了英林县近期的几个重点项目,尤其是阳光绿谷的落地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尝试,老友们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午饭后,他婉拒了进一步的安排,再次返回家中。
四合院里安静了许多,亲友大多已散去。
他陪着父母喝了会儿茶,说了些体己话。
母亲又细细叮嘱了他一番注意身体,父亲则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屋内弥漫着短暂的、温馨的眷恋气氛。
但周惟清心里记挂着行程,也记挂着英林那边积压的事务和那个让他心念微动的人。
稍坐片刻,他便起身告辞,在家门口与父母道别,坐上了前往机场的车。
---
与此同时,下午两点左右,姜南星的父母也准备出门。
他们仔细地将几大摞整理好的教学资料装进一个环保袋里。
“星星,我和你爸去何校长家一趟,把这些资料送过去,然后就直接回学校了。”
妈妈一边换鞋一边叮嘱,“冰箱里饺子都包好了,你晚上自己煮点吃。
在家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