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感上的靠近,像一座沉默的孤岛,用责任和疲惫筑起高墙,隔绝了外界,也封锁了自己内心那片巨大的、嘶吼的空洞与悲伤。
这么多年,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从劝起。
此刻,亲耳听到他说出“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姑娘”
,看到他眼中那久违的、真实的光彩,几位长辈悬了多年的心,终于缓缓地、重重地落回了实处。
他们没有多问,生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机。
母亲眼眶微湿,连连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好,好,你认定就好……就好。”
爷爷也抚着胡须,沉声道:“定了就好,男人成家立业,心里踏实,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坐在一旁的大伯母见状,语气里满是欣慰:“哎呦,这可是大好事!
惟清啊,总算有人能让你开窍了!
什么样的好姑娘?什么时候带回来让我们大家都瞧瞧?”
二姑也附和道:“就是就是,工作重要,个人大事也一样重要!
成了家,心就更定了。”
周惟清面对长辈们突然热切起来的关怀,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微微颔:“她很好,很优秀,也在为英林的展努力。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和一份难得的柔和。
这场家宴的后半段,气氛明显轻松活络了许多,长辈们的话题虽然依旧广泛,但看向周惟清的目光里,多了许多放心的欣慰。
等家宴结束,各位长辈陆续离去,四合院恢复了宁静。
周惟清随着父亲走进书房。
厚重的红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墨锭的沉香。
周父坐在宽大的红木书桌后,看着眼前气质沉静、眉眼间却比以往多了几份柔情,缓缓开口,语气里是掩不住的赞许和更深沉的期望:“惟清,你在英林做的这一系列事情,杨树镇的项目,茶叶品牌的打造,尤其是能引来阳光绿谷这样的大企业落地,做得很好,有思路,有魄力,也有成效。
省委办公厅的老朋友前几天碰面,也隐约提到了省里领导对你在基层的扎实作风有所耳闻。”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但是,越是这样,越要戒骄戒躁,沉下心来。
县长是一个县的管家,责任重于泰山。
要时刻记住,你做的每一件事,最终都要落实到为那一方百姓谋福祉上,要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考验。”
周惟清认真聆听,郑重地点点头:“爸,我明白。”
他沉吟片刻,又道:“上次我去市里,去见了杨伯伯。
他还特意提起,说上次来北京开会见到您了。
您让他带给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一刻不敢忘。”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重复着父亲那句沉甸甸的嘱托:“‘为官者,心里要始终装着一方百姓,真正懂得他们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才能称之为好官,也才能真正为更多老百姓谋得实实在在、长长久久的福祉。
’”
周父看着儿子,眼中流露出真正的欣慰和信任。
他知道,儿子走过的路很痛,但那些经历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能体会民间的疾苦,更懂得肩上的责任。
如今,他似乎真正走出了阴霾,找到了既能践行理想又能安放内心的道路,甚至可能迎来了新的情感依托。
这比任何政绩都更让一位父亲感到宽慰。
“记住就好。”
周父最终只是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书房窗外,月色清朗。
周惟清知道,在北京的牵挂和期望之外,在英林的那片土地上,还有另一盏灯,另一个人,在等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