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总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愈浓郁和踏实。
他转过身,对着周惟清,语气中充满了信心和喜悦:“周县长,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姜科长这番‘地头报告’,比我们看任何文字材料都来得直观、来得有信心!”
他大手一挥,指向眼前的土地,“尤其是这杨树镇河沿岸的土地状况,经过姜科长这么一分析,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几位专家也都认可,这里的土壤环境、水源条件,特别是你们这种尊重自然规律的规划理念,与我们阳光绿谷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特别是开生态大米种植基地的要求,契合度非常高!”
他特意强调了“生态大米种植”
几个字,目光灼灼:“河岸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且无污染,正是产出优质生态米的绝佳环境!
坡地土壤特性也完全适合我们规划中的其他特色农产品。
好地是种出好产品的根本,今天我们是真正看到、也听懂这片地的‘语言’了!”
专家们的纷纷点头和精准补充,李总高度肯定的总结,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专业的共识。
这不仅是对姜南星个人能力的极高赞誉,更是对英林县土地资源和产业规划思路的实质性认可。
空气中原本存在的那种考察与被考察的微妙张力,此刻已被一种现共同目标的兴奋感和专业上的共鸣所取代。
周惟清听着这一切,看着对方团队尤其是专家们脸上由衷的认同,他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舒展和笃定。
他知道,姜南星这场基于土地本身的、无比扎实的“报告”
,已经成功地将合作的可能性,深深地植入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之中。
下午五点左右,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橙红,考察队伍才带着满身的尘土和沉甸甸的收获,从杨树镇的田野返回县城。
县招待所最大的包间内,一张足以容纳二十多人的特大圆桌已经准备就绪。
众人陆续落座,寒暄声、拉椅声此起彼伏,气氛轻松而热络。
奔波了一下午,大家都略显疲惫,期待着茶水饭食。
茶香引赞,溯源功绩
就在服务员准备示意上热菜之前,周惟清微微侧,对身旁的秘书低声交代了一句。
秘书会意,悄然退下片刻,随后,两位服务员端着古色古香的紫砂壶和一套精致的白瓷品茗杯走了进来,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密封甚好的茶叶罐。
周惟清这时面向李总及其团队,笑容温和地说道:“李总,各位专家,跑了一下午,辛苦了。
咱们英林没什么大名产,但有点自产的‘土茶叶’,请大家先尝尝,解解渴,也算尝尝我们山的味道。”
秘书亲自监督泡茶。
热水注入,茶叶在壶中翻滚舒展,一股极其清雅、带着独特兰花香和炒米甜香的雾气袅袅升起,瞬间吸引了全桌人的注意。
“咦?这茶香……很特别,很纯正啊!”
李总先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惊喜,他见多识广,一闻便知这茶不凡。
茶水斟入品茗杯,汤色清亮,嫩绿诱人。
几位专家纷纷端起杯子,仔细端详,小口品咂。
“好茶!
真是好茶!”
那位头花白的老专家忍不住惊叹,“入口鲜爽,回甘生津迅猛,这山野气韵十足,绝对是高山生态茶!
周县长,你们这‘土茶叶’,可不土啊,品质极高!”
“这味道,这香气,让我想起最近网上很火的那个……那些农民摘茶、手工制作的视频,是不是就是这种茶?”
另一位年轻些的专家兴奋地插话道。
周惟清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中有赞许,也有一种介绍自家宝贝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