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得到两位最亲近的后妃的认同,李世民眼中的迷茫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与无比坚定的决心!
“说得对!”
他猛地从软榻上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语气斩钉截铁:“是朕一时想差了!
险些因小失大!
与秦族的情谊,乃是我大唐的基石之一,绝非寻常政务可比!
此事…必须由朕亲自来!
必须体现出朕最大的诚意!”
他猛地停下脚步,对着殿外朗声喝道:“来人!”
一名内侍立刻应声而入,躬身听命。
“即刻!
去尚书省政事堂!
传朕口谕!”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千婴赐名之事,朕…收回成命!
所有名录…即刻封存!
命房玄龄、杜如晦…亲自将名录原册,以及百官已呈报上来的所有拟名草案,全部…送至朕的御书房!
朕…要亲自审定!
亲自为他们取名!”
“啊?这…”
内侍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惊呆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还不快去!”
李世民眉头一皱,厉声道。
“是!
是!
奴才遵旨!”
内侍吓得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立政殿。
李世民看着内侍离去,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
“陛下圣明。”
长孙皇后和韦贵妃相视一笑,齐齐起身,由衷地福了一礼。
她们知道,这样的陛下,才是那个值得她们倾心辅佐、也让秦族那样的豪杰愿意生死相托的君主。
“只是…”
长孙皇后脸上又露出一丝担忧:“千个名字…毕竟不是小数目。
陛下亲自操劳,只怕…要耗费无数心血,龙体…”
“无妨!”
李世民大手一挥,脸上反而露出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斗志:“既是承诺,再难…也要完成!
朕…这就去御书房!
今夜…便开始!
来人!
传旨弘文馆!
将所有关于起名的典籍,什么《说文解字》、《尔雅》、《诗经》、《楚辞》…但凡能用得上的,全都给朕搬到御书房去!
再…让尚食局备好提神的参茶!
朕…要挑灯夜战!”
他话音未落,殿外却突然传来一个苍老却带着笑意的声音:
“呵呵呵…二郎啊二郎…你这脾气…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上皇李渊,不知何时已来到了立政殿门口,正扶着门框,脸上带着一种复杂却又欣慰的笑容,看着殿内的李世民。
“父皇?您怎么来了?”
李世民连忙上前行礼。
长孙皇后与韦贵妃也急忙躬身问安。
“宫里闹出这么大动静,又是千婴赐名,又是万民朝拜龙原…朕这个太上皇,想不知道都难啊。”
李渊在内侍的搀扶下,慢慢走进殿内,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点了点头:“方才你们说的话,朕…在门外,也听到了几句。”
他走到李世民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二郎,你刚才那番话…说得对!
说得…太好了!
帝王…尤其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帝王,就不能只懂得玩弄权术,更要有信义!
有担当!
有…对待功臣的那份赤诚之心!
你能在这个时候幡然醒悟,宁可自己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