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猛地转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
臣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但臣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周朝有周朝的情况,唐朝有唐朝的活法!”
“咱们大唐,是陛下您带着将士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太平天下!
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凭什么过年还要按他周朝的老黄历来?咱们就不能自己立个新规矩?弄点新气象?!”
赵四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创造新事物的光芒:
“要俺说,这大唐的新年,就得有大唐的样子!”
“朝廷可以组织灯会!
让长安城亮堂堂的,百姓都能出来逛,看花灯,猜灯谜,多热闹?”
“可以办庙会!
让各地的手艺人、小吃摊都来,好吃好玩好逛,老百姓高兴,朝廷还能收点税!”
“可以给军属、孤寡老人米肉新衣!
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皇恩浩荡!”
“可以组织百姓扫尘贴春联!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贴上红纸黑字,寓意好,看着也喜庆!”
“宫里头,也别光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可以办个大宴群臣和家属!
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陛下您也可以写点‘福’字赐下去,多接地气?!”
赵四一口气说完,喘了口气,最后总结道:“总之,过年,就得让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实实在在的!
而不是关起门来,念着谁都听不懂的古经,搞那些虚头巴脑、劳民伤财的仪式!”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赵四这番离经叛道、却又充满了鲜活生活气息和务实精神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所有恪守古礼的官员心上!
这…这简直是把延续千年的礼制踩在地上摩擦啊!
“狂妄!
荒谬!”
那老博士气得浑身抖,指着赵四,“礼不可废!
古制不可改!
此乃圣人之教!
祖宗之法!
岂容你如此亵渎!”
“放屁!”
赵四毫不客气地怼回去,“圣人死了多少年了?他知道现在大唐啥样?祖宗?哪个祖宗?周文王知道土豆红薯亩产几千斤吗?他知道马蹄铁能保多少战马吗?时代变了!
老脑筋该换换了!”
“你…你…粗鄙!
有辱斯文!”
老博士差点背过气去。
其他文官也纷纷出言反对,引经据典,维护古礼的“神圣性”
。
但这一次,反对的声音却不像以往那样理直气壮了。
因为很多官员内心深处,也不得不承认,赵四说的…好像更有意思,更贴近人情,也更…省钱省力。
李世民高坐龙椅,听着下方的争吵,眼神闪烁。
他经历过隋末乱世,深知民生多艰。
那些繁琐耗财的古礼,确实很多时候是门面功夫,于国于民实益不大。
赵四的话,虽然粗鲁,却像一把刀子,划开了礼制华丽的外袍,露出了里面有些过时和空洞的内核。
大唐的新年,要有大唐的样子。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
他要开创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自然应该有与之匹配的新气象、新规矩!
“够了。”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争吵声立刻停止。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四身上:“赵爱卿所言,话虽粗直,然…其心可鉴,其理可思。”
他顿了顿,朗声道:“《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