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不仅要复兴儒学,更要重铸百家!
让法治、让机巧、让谋略、让农艺、让医术…都焕出新的生命力!
只有这样,咱们开创的,才是一个真正包容、强大、根基深厚的全新文明!
而不是单单靠我龙原这点‘异术’撑场面!”
李世民听着秦哲的话,眼神越来越亮,胸中豪情激荡!
作为帝王,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不仅仅是收集学问,这是在为大唐奠定万世的学术根基,是在汇聚整个华夏文明的智慧精华!
“好!
好一个‘重铸百家’!
秦兄此言,真乃高瞻远瞩,功在千秋!”
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起身,“朕怎就没想到!
诸子百家,皆是我华夏瑰宝,岂能让其蒙尘断绝!”
他当即对身旁的内侍道:“传旨!
命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即刻来见!”
不多时,三位重臣匆匆赶来。
李世民将秦哲的想法一说,房玄龄、杜如晦顿时面露震惊与无比钦佩之色!
作为顶尖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瞬间就明白了此举深远的意义!
孔颖达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最终抚须长叹,起身对秦哲郑重一揖:“秦王殿下胸怀之广,眼光之远,老朽…叹服!
若能汇聚百家,取其精义,补益圣教,实乃文教之幸,华夏之幸!
老儒…愿竭力促成此事!”
连最顽固的大儒都认可了!
“好!”
李世民朗声道,“玄龄,克明!
即刻拟旨:朕,求贤若渴,欲兴文教,重铸百家之学。
特诏令天下,凡精通法、墨、兵、农、医、杂等百家学说,有一技之长,或承家学者,不论出身,皆可赴长安诣阙自陈。
经考校属实,授学官之职,入弘文馆或国子监,专事整理着述,传道授业!
其才尤异者,朕当不次擢用!”
一道求贤诏,如同巨石投入湖中,必将在大唐的士林与民间,激起无尽的波澜。
旨意迅被抄录,通过百骑司和驿站系统,往天下各道州县。
秦哲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笑了。
他知道,这把火点起来,将会吸引来无数隐藏在民间的真正瑰宝。
大唐的学术与文化,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爆炸性繁荣。
龙原的编书大业,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宏大、更神圣的使命——它不再仅仅是编写启蒙教材,而是成为了一个汇聚、筛选、融合、创新的文明中枢。
一个由帝王推动、异人启迪、百家争鸣、共铸新学的伟大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