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
这六条,如同六道惊雷,通过这薄薄的一张纸,清晰地、毫无衰减地传递到了每一个识字或不识字的人心中!
“天爷啊!
真的按地收税?那…那俺家地少,以后不是能少交好多粮?”
“亩产几千斤?真的假的?那以后是不是再也饿不死人了?”
“一天十文钱?还管三顿饭?修路去!
俺明天就去报名!”
“娃娃能上学了?还是朝廷办的学堂?”
“商税十税一?比以前那些杂税少多了!
得赶紧入会!”
议论声、惊呼声、欢呼声,如同潮水般在人群中涌动!
信息的力量,第一次以如此廉价、如此直接的方式,点燃了长安百姓心中的希望之火!
但这,仅仅是开始。
就在长安市民争相阅读报纸的同时,一队队百骑司的精锐缇骑,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从长安城的各个城门飞驰而出!
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最新印制的《大唐报》!
他们的使命,是以最快的度,将这份报纸,送往大唐帝国的每一个州、每一个县、甚至每一个重要的村落!
李世民和秦哲要的,不是信息层层下达后的扭曲和滞后,而是帝国政令的同步与透明!
要让天底下每一个子民,几乎在同一时间,听到朝廷的声音,明白朝廷要做什么!
数日后,河东道,一个偏僻的山村。
村口的歪脖子老槐树下,挂着一面铜锣。
县里来的百骑司信使,在里正和全村老少敬畏的目光中,郑重地取出了一份《大唐报》。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用带着官话口音、尽量清晰的语调,大声朗读报纸上的内容。
村民们围拢在一起,屏息静气地听着。
当听到“摊丁入亩”
、“亩产几千斤”
、“一天十文管饭”
、“娃娃上学”
这些词时,人群开始骚动,一双双原本麻木的眼睛里,逐渐亮起了难以置信的光彩。
读报完毕,信使将报纸郑重地交给里正:“贴在村祠门口!
让识字的人天天念!
让所有人都知道陛下的恩典和新政!
若有胥吏敢曲解政令、趁机盘剥,记住这上面的地址,可去州府新政公廨告!”
村民们激动地跪倒在地,朝着长安的方向磕头:“陛下万岁!
万岁!”
同样的事情,在大唐数百个州府,成千上万个村落,同时上演着。
报纸所到之处,如同在沉寂千年的湖面上投下了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地方的豪强胥吏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压力!
他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欺上瞒下,曲解政令,从中渔利!
因为每一个泥腿子手里,都可能握着一份写着真相的报纸!
每一个百姓,都知道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朝廷真正的意图!
与此同时,长安城乃至各州县的酒肆茶楼里,说书先生们也拿到了报纸。
他们迅将枯燥的政令,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故事。
“话说当今圣上,真乃尧舜再世!
眼见百姓困苦,龙心不忍,与那秦王殿下,定下了六条安邦定国的妙计!
头一条,便是那‘摊丁入亩’!
这可是专治那些田连阡陌却赋税轻巧的豪强!
…”
“列位看官可知那龙原神粮?嘿!
那土豆炖肉,香飘十里!
那红薯烤来,甜如蜜糖!
亩产数千斤,从此我大唐再无饥馑之忧啊!”
“修路!
一天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