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马冰河肝胆照 > 第254章 太后摄政

第254章 太后摄政(2 / 4)

世中的局促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脉皇族血脉里,愈清晰的担当。

济州的雪连着下了四日,檐角的冰棱垂得足有半尺长,却挡不住街巷里渐渐漾开的暖意。

先前因金军破汴、二帝北狩而沉郁的市井,自“康王得传国玺、将请太后垂帘”

的消息传开后,竟似被这漫天风雪涤荡出几分生气来。

街角酒肆的幌子冻得硬挺,掌柜却亲自搬了梯子,将蒙尘的“杏花村”

木牌擦拭得亮,嘴里念叨着:“太后要主事了,康王殿下有了玉玺,咱大宋就有了根!”

穿粗布短打的百姓挤在檐下,有人捧着冒热气的粗瓷碗,指节因冻僵而泛红,却不妨碍脸上堆着笑:“听说张相公把玉玺藏在盘龙柱后,硬是瞒过了金人,这才是真忠臣!”

更有孩童攥着冻得梆硬的米糕,在雪地里追跑着喊:“太后垂帘,康王归京,打跑金人哟!”

那声音脆生生的,穿透风雪,竟让灰蒙蒙的天似也亮了几分。

州府往汴京的驿道上,快马一匹接一匹奔行,马蹄踏碎积雪,溅起的雪沫子混着泥点,在马身两侧凝成白霜。

驿卒们扯开嗓子传递消息,驿站的灯笼昼夜不熄,往日里因战乱而稀疏的人影,此刻竟排起了长队,皆是各地官员派来打探详情的信使,个个神色焦灼却难掩振奋,捧着热茶的手微微颤——自汴京陷落后,这是他们头一回觉得,“安稳”

二字不再遥远。

三日后,汴京延福宫东侧的内东门小殿,早已收拾得肃穆庄严。

殿外廊下,积雪被扫得干干净净,露出青灰色的地砖,廊柱上新贴了暗黄色的绫纸,虽无往日奢华,却透着几分重整朝纲的郑重。

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蟒袍、绯袍、青袍在晨光中列成整齐的队伍,没人敢高声喧哗,只听得靴底踩过地砖的轻响,偶尔有官员抬手拂去帽檐上的残雪,指尖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辰时三刻,内监尖细的唱喏声划破寂静:“太后驾到——”

只见元佑皇后身着深青色袆衣,衣摆绣着细密的翟鸟纹,虽无金玉饰物点缀,却自有一种沉静威仪。

她由两名侍女搀扶着,缓步走入殿中,鬓边仅插一支素银簪,丝梳理得一丝不苟。

往日里因忧心二帝而憔悴的面容,此刻虽仍带着倦色,眼神却清亮如洗,扫过阶下百官时,带着几分历经变故后的沉稳。

百官齐齐躬身行礼,声如洪钟:“臣等参见太后!”

皇后走到殿中帘幕之后,在铺着素色锦垫的御座上坐下。

帘幕是半透明的素纱,将她的身影映得隐约,却挡不住那份安定人心的气度。

她抬手轻拍案几,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殿内:“今国逢大难,二帝蒙尘,幸得康王在外聚合义兵,张相公护住传国玺,方有今日。

哀家暂代朝政,只为安定民心,待康王整军归京,便还政于君。

众卿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阶下百官闻言,不少人红了眼眶,先前因张邦昌暂代相位而存的疑虑,此刻尽数消散。

有老臣颤巍巍地叩:“太后仁厚,臣等必效犬马之劳,助殿下早日迎回二帝,重整河山!”

声音未落,满殿皆是附和之声,那股压抑了许久的士气,终在这一刻彻底迸出来。

而此刻,内东门旁的资善堂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张邦昌身着一身便服,褪去了宰相的绯色朝服,腰间只系着一条普通的乌玉带。

他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风吹落的残雪,背影显得有些单薄。

先前献玺时那份凝重与决绝,此刻已化作眉宇间的一丝释然,却又掺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落寞。

侍从端来一杯热茶,低声道:“相公,外头百官都在贺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反贼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双靥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天启大明 剥夺金手指(清穿) 大宋第一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