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马冰河肝胆照 > 第215章 何栗守汴京

第215章 何栗守汴京(2 / 4)

是跟着李纲的号令走,鼓响处,箭雨就到,滚油就泼,守兵们知道该往哪冲,该往哪站。

可现在,鼓声早停了,只有金兵的号角在四面响,像催命的铃。

赵癞子把半截冻饼塞进小柱子怀里,自己扛起那杆锈枪。

枪杆冰得像块铁,可他知道,这一次,再没人会递来热饼,再没人会喊“城在人在”

,再没人能三箭定住军心。

雪越下越大,把城砖上的血都盖了。

赵癞子望着城外越来越近的金狼旗,忽然明白,第一次围城时的险,险在兵戈;这一次的险,险在心里——那根能撑着全城人站直了的骨头,没了。

李纲不在了。

这五个字,比城外的箭雨更重,压得每个守城的宋兵,连喘口气都觉得疼。

紫宸殿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直晃,将龙椅上赵桓的影子投在金砖地,忽长忽短,像条没了骨头的蛇。

何栗跪在阶下,紫袍下摆还沾着进宫时踩的雪水,冻得硬。

他刚从城外逃回回来,甲胄上的冰碴子化了又冻,在颔下结了层薄霜,可此刻浑身的寒意,都不及御座上传来的那声轻飘飘的吩咐。

“何相公,”

赵桓的声音裹在貂裘里,着颤,“城防的事……战也好,守也罢,便是和谈,都由你做主。

朕……朕信你。”

何栗猛地抬头,烛光正照在赵桓脸上。

这位官家眼下乌青得像被人打了两拳,嘴唇干裂,握着暖炉的手在袖管里抖,连指节都泛着白。

他记得去年第一次围城,赵桓虽也怕,可被李纲逼着登城时,龙袍上还沾着箭簇划破的口子,好歹敢对着城下喊句“与城共存”

可如今,御座离城墙不过数里,这位官家却连殿门都不敢出了。

“官家!”

何栗的嗓子像被北城的寒风刮过,哑得厉害,“臣……臣不敢。

上次出城,臣亲历血战,深知金贼凶猛。

李相公在时,尚有章法,如今……”

他话说一半,忽然顿住——李纲的名字,现在是宫里的忌讳。

上月有个内侍提了句“若李相公在”

,当天就被拖去了西市。

赵桓的脸唰地白了,猛地将暖炉往案上一掼,铜炉撞在玉圭上,叮啷一声脆响,在空荡的大殿里荡开,像块冰砸在人心上。

“朕说你敢,你就敢!”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却没什么底气,尾音还带着哭腔,“满朝文武,不是要降,就是要逃!

只有你……只有你还在提守城!

你不接,难道要朕自己披甲去城头?”

说到最后,他竟有些歇斯底里,抓起案上的朱笔,在那份拟好的诏书上胡乱画了个圈,纸角都被他捏皱了。

“拿去!”

他将诏书往阶下一扔,像是丢块烫山芋,“印玺都盖好了,调兵、调粮、甚至割地赔款,你说了算!”

诏书飘到何栗脚边,明黄的绫子被风卷得翻了翻,露出上面“便宜行事”

四个朱字,红得像血。

何栗盯着那字,忽然想起去年第一次围城,李纲在这紫宸殿上拍着案几,说“祖宗陵寝在此,百姓在此,岂能言降”

,那时赵桓虽抖着腿,却还能咬着牙说“依李相公计”

可现在,这位官家眼里只剩了慌,连推责任都推得这般急切。

他想起几日前在城外相持时,宋军看见金兵的铁骑双腿不断抖,守兵们握着断矛哭,连个令的都没有。

那时他就明白,这城的气数,早被朝堂上的争吵、宫里的算计磨得差不多了。

李纲留下的那点骨头,早被蛀空了。

“官家……”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反贼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铁马冰河肝胆照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大明补牙匠 被废三年后 大宋第一女皇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