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长春那充满汽车工业脉搏与伪满历史遗迹的城市,白色的商务车再次启动,沿着京哈高,向着更北方、更富传奇色彩的“冰城”
哈尔滨驶去。
深秋的东北平原,视野极其开阔,天高云淡,收割后的田野袒露着黑土地的胸膛,等待着冬雪的覆盖。
空气中那份属于北方的干爽与凛冽,愈明显了。
“爸爸,哈尔滨是不是特别冷?会下雪吗?”
祁安把自己裹在柔软的羽绒服里,像个圆圆的小熊,趴在车窗上呵出一小团白气。
“现在可能还不到下大雪的时候,但肯定比长春要冷。”
祁国栋调整了一下方向盘加热的温度,从后视镜里看到黄莉雅正细心地给小云舒戴上毛茸茸的耳罩,“不过,哈尔滨的美丽,很多时候就和这‘冷’分不开。”
“是因为冰灯吗?”
祁安的兴致被提了起来,他在长春的酒店电视里看到过冰灯的宣传片,那些晶莹剔透的城堡让他惊叹不已。
“冰灯是其中之一,”
黄莉雅接过话,语气里带着期待,“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中央大街,有雄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有好吃的马迭尔冰棍和红肠。”
“在很冷的地方吃冰棍?”
祁安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小脸上写满了好奇。
车行近三小时,窗外的景致愈显得苍茫而壮阔。
当导航提示即将进入哈尔滨市区时,一种与长春的工业厚重感、沈阳的雄浑历史感都截然不同的城市气息,开始透过车窗渗透进来。
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边缘一些带有尖顶、穹顶或浓郁欧式线条的建筑轮廓,它们零星地点缀在天际线上,预告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
“感觉……好像到了外国一样。”
祁安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格迥异的楼宇,小声嘀咕。
祁国栋笑了笑:“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建筑风格受欧洲影响很深,尤其是俄罗斯。
这本身就是它历史的一部分。”
驶下高,汇入哈尔滨的车流。
城市的主色调似乎也偏于米黄、浅灰,与之前城市的青砖灰瓦或现代玻璃幕墙形成对比。
街道宽阔,路旁种植着高大的榆树或杨树,枝叶虽已凋零,却更显枝干的遒劲,别有一种北国风情。
一种混合着历史异域风情与现代都市活力的独特氛围,缓缓包裹住这辆来自南方的车辆。
他们预定的酒店位于市中心,距离着名的中央大街不远。
办理入住时,大堂里高挑的穹顶、华丽的吊灯以及带有欧式花纹的地毯,都让祁安觉得新奇。
拿到房卡后,他迫不及待地跑向电梯。
房间的窗户正对着一条种满老榆树的街道,远处,一座绿色“洋葱头”
穹顶的建筑在楼宇间若隐若现。
“看!
那个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吗?”
祁安指着那个方向喊道。
“应该是的,明天我们可以走近了去看。”
黄莉雅走到窗边,也被这独特的城市景观所吸引。
虽然还未亲身踏上中央大街,但哈尔滨那股融合了异域情调与北国风骨的独特气质,已经扑面而来。
小云舒似乎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到了温暖的房间里,她才放松下来,在柔软的地毯上爬来爬去,探索着这个新的“领地”
。
稍作休整,一家人决定先去附近逛逛,初步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脉搏。
走出酒店,深秋的凉意立刻让人精神一振。
阳光虽然明媚,但温度确实比长春低了不少。
“我们先去中央大街走走吧,听说那条路很特别。”
祁国栋提议道,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