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榕华,天高云淡,气候宜人。
一个寻常的周末下午,祁国栋正在书房里批阅文件,客厅里,黄莉雅陪着祁安和蹒跚学步的小云舒玩耍,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岁月静好。
忽然,门铃响起。
黄莉雅起身开门,看到门外站着的人,惊喜地叫出声:“妈!
您怎么来了?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好让国栋去接您啊!”
门外站着的,正是祁国栋的母亲张祝兰。
她穿着一件素雅的针织开衫,提着一个小巧的行李箱,头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神秘的笑容。
“我想给你们个惊喜。”
张祝兰笑着走进门,目光第一时间就寻找着孙子孙女,“安安,云舒,想奶奶没有?”
小云舒咿咿呀呀地张开手要抱抱,祁安也兴奋地扑过来。
书房里的祁国栋听到动静走出来,看到母亲,也是又惊又喜:“妈?您这……爸呢?您一个人来的?”
“你爸他有个老战友聚会,脱不开身。
我闲着也是闲着,就想来看看你们,看看我的宝贝孙子和孙女。”
张祝兰抱着小云舒,眼里满是慈爱,又仔细端详着儿子,“国栋,是不是又瘦了?工作再忙,也得按时吃饭。”
祁国栋心里一暖,接过母亲的行李:“放心吧妈,莉雅把我照顾得很好。”
寒暄过后,张祝兰看着儿子,忽然问道:“国栋,晚上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祁国栋还没回答,黄莉雅便笑着说:“妈,您一路辛苦,歇着就好,晚饭我来安排。”
张祝兰却摇摇头,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不,今天就让我来。
国栋,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每次生病或者考试考好了,最缠着妈给你做什么吃吗?”
祁国栋愣了一下,几乎是脱口而出:“饺子!
韭菜猪肉馅儿的!”
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小时候,家里条件还没那么好,饺子算是改善伙食。
每次母亲包饺子,那擀皮声、剁馅声,以及饺子下锅时“咕嘟咕嘟”
的声音,伴随着满屋子的香气,就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之一。
尤其是那韭菜猪肉馅,是母亲独特的配方,韭菜的鲜香和猪肉的醇厚完美融合,外面绝对吃不到那个味道。
“对,就是饺子!”
张祝兰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妈今天就去买最新鲜的韭菜和五花肉,给你包饺子吃!”
黄莉雅见状,知道拗不过婆婆,也更理解这份母亲的心意,便笑着说:“那太好了!
妈,我给您打下手,正好跟您学学您这拿手的馅料是怎么调的。”
祁国栋想帮忙,却被母亲和妻子一起“赶”
出了厨房。
“你去陪孩子玩,或者看你的文件去,这儿有我们呢。”
张祝兰系上围裙,动作利落,仿佛瞬间回到了多年前那个为家人操持饭菜的能干主妇。
厨房里,很快响起了熟悉的、富有节奏感的剁馅声。
张祝兰亲自操刀,她说机器绞的肉馅没有灵魂。
黄莉雅则在旁边洗韭菜,打下手,婆媳俩配合默契,低声交谈着,厨房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氛。
祁国栋在客厅,听着厨房传来的声音,闻着渐渐飘出的韭菜清香和肉馅的咸香,心思却很难再集中在文件上。
那熟悉的味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踮着脚尖,趴在厨房门框上,眼巴巴等着饺子出锅的自己;看到了母亲在氤氲的水汽中,将一个个元宝似的饺子捞进盘子里,第一个总是先吹凉了递到他嘴边……
“爸爸,饺子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