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展,成为区域经济新高地之后,一个制约其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瓶颈也日益凸显——缺乏一个大型国际机场。
现有的榕华机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等级低、跑道短、设施陈旧,仅能起降中小型客机,航线稀少,远远无法满足榕华市日益增长的商务、物流和旅游需求。
许多前来投资考察的国际客商,需要先飞抵省城,再辗转两三个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榕华,这无疑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建设一个高等级的国际机场,成为榕华市突破展天花板、真正融入全球网络的“关键一棋”
。
这个梦想,在市委书记祁国栋心中酝酿已久。
然而,申请新建4f级国际机场,绝非易事。
这涉及到空域协调、巨额资金、土地征迁、环境影响评估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更需要国家层面的严格审批。
对于榕华市这样一个并非传统交通枢纽或省会城市的后起之秀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祁国栋四年前第一次正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建设榕华国际机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收到的反馈是谨慎的。
“想法很好,但需从长计议”
、“空域资源紧张,短期内难以安排”
、“投资巨大,地方财政能否支撑?”
类似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甚至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还有人调侃:“祁书记,你们榕华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先把高铁用好嘛!”
面对阻力,祁国栋没有气馁。
他深知,这件事关乎榕华的长远未来,必须持之以恒地推动。
他和孙陆雨进行了明确分工:祁国栋主要负责向上沟通,游说争取各级支持;孙陆雨则主持内部筹备,夯实基础条件。
那些年,祁国栋成了省城和京城的常客。
他的公文包里,永远备着厚厚的、不断更新的关于榕华市建设机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规划方案。
他利用各种会议、汇报工作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向省委领导、国家部委负责同志阐述榕华机场的战略意义:
“这不是榕华一个市的事情,是关系到整个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大事!”
“我们测算过,机场建成后,将直接带动临空经济区展,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
“榕华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航空运输有迫切需求!”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资金和土地问题!”
孙陆雨则在市里带领团队,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
他们聘请国内顶尖的设计院所,进行了多轮选址论证,最终确定了位于市区东部、毗邻清河高新区、交通便利且净空条件优良的场址。
他们精心编制规划,反复测算资金平衡方案,积极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
同时,他们对规划区域内的土地状况、居民情况进行了彻底摸排,制定了详尽的征迁安置预案,确保未来工作能平稳有序开展。
一年,两年,三年……祁国栋的申请材料堆起来有一人多高,他的执着甚至让一些部委的司局长们都为之动容:“祁书记,您又来了?这份坚持,真是让人佩服。”
转机出现在榕华市成功获评“全国高质量展与高效能治理示范市”
之后。
这块沉甸甸的牌子,极大地增强了上级对榕华市展潜力和执行能力的信心。
加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榕华市的区位优势愈凸显,建设机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国家改委终于正式批复了“榕华华河国际机场”
的项目建议书。
消息传来,整个榕华市委市政府沸腾了!
祁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