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列车驶入新的年轮,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已过去半年。
如今的榕华市,如同经过淬炼的钢铁,愈坚韧而闪耀,其经济展驶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奇迹。
初夏时节,祁国栋和孙陆雨陪同省里来的考察团,登上了位于新城区的“榕华之眼”
观光塔。
站在三百米高的观景台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向东望去,是鳞次栉比、直插云霄的中央商务区。
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智能化的写字楼里,聚集着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和研中心。
空中连廊如同银色丝带,连接起座座建筑,无人驾驶的电动摆渡车在其中安静穿梭。
向南俯瞰,是占地广阔的“华河高新科技产业园”
。
这里曾是污染严重的旧工业区,如今已是脱胎换骨。
绿树环绕的厂区内,矗立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园区中央,巨大的数据中心外立面实时跳动着数据流,象征着这座城市澎湃的“数字心脏”
。
向西远眺,现代化的智慧物流港一片繁忙。
无人吊桥精准装卸,agv小车有序运转,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这里的货物能最快度通达全国、走向世界。
更远处,连片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泛着白光,那是城郊高效农业示范区,通过科技赋能,昔日贫瘠的土地如今产出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考察团的一位老领导不禁感慨:“真是沧海桑田啊!
国栋同志,陆雨同志,我还记得十年前来榕华,那时候,这里最高的楼不过二十层,高新区还是一片荒地,老火车站周边更是破败不堪。”
祁国栋的目光掠过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深沉而复杂。
他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浮现。
十年前的榕华,是出了名的“展滞后地区”
。
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基础设施老旧,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几家效益不佳的国有老厂和分散的小矿业。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华河流域,污水横流,鱼虾绝迹。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是老人和孩童,许多村庄呈现“空心化”
趋势。
祁国栋刚上任县长,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
他和时任副县长的孙陆雨,跑遍了榕华的山山水水,进行深入调研。
他们看到破旧的校舍,看到农民为滞销的农产品愁,看到下岗工人眼中的迷茫。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他们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老人拉着他们的手说:“祁县长,孙县长,我们不怕苦,就怕没盼头啊!
啥时候咱们榕华也能像电视里那些大城市一样,亮堂堂、富堂堂?”
那句话,像锤子一样敲在祁国栋和孙陆雨的心上。
从那一刻起,带领榕华脱贫致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成了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
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榕华升格市级后,最初提出的“工业强市”
战略,引来的却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被淘汰产业,虽然短期内增加了税收,却让本就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
清河的水变得更黑了,市民抱怨连连。
一次激烈的市委常委会上,孙陆雨据理力争:“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样换来的gdp,是带毒的gdp,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必须转型,哪怕慢一点,也要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展之路!”
祁国栋力排众议,支持了孙陆雨的观点。
他们顶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