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惯性。要阻止它,只会玉石皆焚,得不偿失。
不如让内阁六部接住这股惯性,继续前进。
制置司在主持新政时,慢慢引导它,在时机成熟时再拆分职权,进行合并。
被朱由校告知内阁和六部的主要职责后,平章局和枢密局的众平章和枢密,几经磋商,同时也与内阁六部上下官员一一谈话,与地方的故交好友书信往来,最后达成一致。
举荐温体仁为首辅。
此人在朝中屏气鞠躬,进止有度,对皇上处处有恭谨之气。入仕二十多年,硜硜自守,从未吃过弹劾。
天启二年就已经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充《神宗实录》副总裁。天启四年,其父过世,依例回乡丁忧,到现在刚好期满。
温体仁是浙江湖州乌程人,跟几起大案整饬一空的江南士林有关联,但是没有被牵连。用他,也能安抚已成惊弓之鸟的东南士林官绅。
这里毕竟毕竟是国朝财赋重地,一顿狼牙棒锤下去,也该给颗甜枣哄一哄。
施凤来是浙江嘉兴平湖县人,万历三十五年会试第一名,殿试榜眼。授编修丶升中允,一路从清贵官职上擢升为礼部左侍郎。
礼部尚书魏广微身兼阁老,更多的时间在内阁入值,礼部事宜,多由施凤来主持。
他持中秉公,对事不对人,制置司对其印象很好。
正因为他跟制置司各衙门配合无间,清流就抨击他和柔谄媚,毫无气节...
周延儒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的会元和状元,风暴下的江南士林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光这一点,就足见他的眼光毒辣丶手段高明和身段柔软。
而且孙承宗是其座师,两者的关系非常亲密。
孙承宗是帝师,制置司大佬之一,这个关系就很重要,也很微妙了。
朱由校点点头:「还是有些美中不足啊。」
曹化淳抬起头,小心地问:「皇爷,这些臣子哪位有瑕疵?「
有时候他就得做朱由校的传声筒。
皇上不好直接说的话,就得由他,以某种巧妙的方式,说给相关的外臣,让他们心里有数,采取措施。
「温体仁,施凤来,周延儒,都是科试高中,文采高卓。可惜,入仕以来一直在清贵官职上转任,没有外放地方,做过亲民官,不知民间疾苦啊.」
曹化淳记住了,皇上看重的是能在地方亲民理政,卓有成效的臣子。
「不过也没办法,国朝此前都以京官为重,以清华为贵。
锦绣文章远胜民生国计。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