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需要耐心,才能扎根。”
与此同时,初心之钥残片被郑重放入回声塔第七层的陶罐中。那晚,整座塔光芒大盛,忆蚕丝线自行编织出一幅星图??中央是一朵绽放的莲花,周围环绕着无数光点,每一颗都对应一个被重新命名的灵魂。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为“集体意识共振事件”。但民间已有传说:每当有人真心呼唤一个逝者的名字,忆蚕便会吐出一丝金线,织入这片星网之中。
多年以后,一个小男孩在博物馆看到展览《金殿销香:一场关于记忆的革命》。展品包括念归用过的香炉、那枚铜铃、笔记本残页,以及湖心小船的照片。导览器里传出温和的女声讲解:
>“她没有留下宏伟建筑,也没有建立帝国。她所做的,只是教会人们一件事:不要忘记。”
>
>“而正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世界。”
男孩听完,沉默良久。走出展厅时,他忽然回头问妈妈:“我们家有没有谁被忘记了?”
母亲怔住。她想起外婆常说的一个名字:“你曾外祖父叫周承德,解放初期在铁路局工作,修通了西南第一条隧道。但他病逝得太早,连照片都没留下几张。”
男孩认真地说:“那我要记住他。等我长大,我要写一本书,叫《周承德与穿山之路》。”
母亲红了眼眶,用力点头。
此时,远在北极圈内的小镇居民再次目睹奇景:极光重现,不再是念归的脸庞,而是无数面孔交织浮现,男女老少,肤色各异,皆含微笑。空中浮现出新的玛雅文字投影:
>**“Ta’aloolink’aaba’…yook’inta’aloolink’aaba’.”**
>(我们记得你的名字……我们也被记得。)
而在福建土楼,每年清明,孩子们都会举行一场特殊仪式。他们不烧纸钱,也不跪拜,而是围坐在天井里,一人说一句:“我记得……”
“我记得我的高祖母叫王素芬,她曾在饥荒年把最后一碗粥让给邻居。”
“我记得有个叫陈阿弟的孩子,七岁就死了,坟头连块碑都没有,但我爷爷每年都去扫墓。”
“我记得念归奶奶说过,记住别人,是一件很温暖的事。”
每说完一句,其他人齐声回应:“我们记得。”
声音清亮,穿透晨雾,飘向远方的湖泊。
湖面平静如镜,忽然泛起一圈涟漪。一朵洁白的莲花悄然浮出水面,花瓣舒展,香气清远。随即又有第二朵、第三朵……成片盛开,宛如月下雪原。
渔夫们说,这是“销香莲”开了。他们从不采摘,只远远望着,心中默念:“谢谢你,让我们还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