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开幕式上,苏晚正在向来宾介绍品牌的新系列,突然全场响起一阵骚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助手的搀扶下走进展厅,人群中立刻响起窃窃私语:是雷诺·杜兰德!
这位隐居普罗旺斯多年的设计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后的设计哲人。他曾在巅峰时期隐退,二十年来拒绝一切公开活动,此刻的出现令所有人震惊。
杜兰德径直走向苏晚,深邃的蓝眼睛透过金丝眼镜打量着她身后的作品——一件将宋代极简美学与智能科技完美融合的装置艺术。
苏女士,他的法语带着优雅的南部口音,我关注你很久了。
全场瞬间安静,连快门声都停止了。
从你第一次在巴黎办展开始,杜兰德缓缓巡视着展厅里的每件作品,我就知道,设计界终于等来了真正的变革者。
他停在《呼吸的代码》前,这件苏晚与艾米莉合作的作品正在柔和地变换着光影。
你做到了我毕生追求而不得的事——大师转身面对全场,让科技成为美的载体,而非目的。
第二天,《费加罗报》用整个头版刊登了杜兰德的声明:
在设计追求浮华炫技的时代,苏晚找回了它的灵魂。如果这个时代需要一位精神领袖,那一定是她。
这篇报道像一颗炸弹,震动了全球设计界。杜兰德的门生遍布各大奢侈品牌,他的认可意味着苏晚正式被纳入了设计史的传承谱系。
荣誉带来的压力立即显现。伦敦V&A博物馆发来邀请,希望苏晚策划明年的大型回顾展;哈佛设计学院请她担任荣誉教授;甚至连法国文化部都表示,希望她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的改革。
他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设计师,深夜的视频通话里,苏晚难得地流露出疲惫,而是一个能定义这个时代美学的领袖。
顾晏舟在屏幕那端静静听着,等她说完才开口:记得杜兰德最着名的作品是什么吗?
《空庭》系列。苏晚当然记得那个传奇系列——看似极简,却蕴含无限可能。
他为什么在巅峰期隐退?
因为他觉得当时的自己过于熟练而失去了惊喜苏晚答完突然愣住,你是说...
杜兰德看中的,正是你身上那种未完成的可能性。顾晏舟微笑,他不想找一个复制品,他要的是一个能开辟新路的人。
这番话让苏晚豁然开朗。她打开素描本,开始勾勒新的灵感——不是回应期待,而是超越期待。
三天后,她做出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决定:
婉拒V&A的回顾展邀请,改为合作创办未来工艺实验室;
不接受任何荣誉头衔,但承诺每年在举办大师课;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宣布将品牌交由设计团队集体运营,自己则专注于的跨界实验。
真正的传承不是模仿,她在声明中写道,而是像杜兰德大师那样,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
这些决定在业内引起热议。有人称赞她的清醒,也有人质疑她浪费了绝佳机会。
但当公布首个开放项目——邀请全球年轻创作者共同探索非遗工艺的数字重生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她的远见。
杜兰德从普罗旺斯寄来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话:
你比我更勇敢。
收到信的傍晚,苏晚和顾晏舟在塞纳河畔散步。夕阳把河水染成金色,游船的歌声随风飘来。
知道为什么我能做出这些决定吗?苏晚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
顾晏舟握住她的手:因为你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会在你身边。
是的,这份看似突如其来的荣耀,其实是她多年来坚持初心的必然结果。而顾晏舟给予她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