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这里热火朝天,人声鼎沸,仿佛一个巨大的能量熔炉,每一个角落都燃烧着名为梦想与生态化反的火焰。
巨大的LoGo在入口处熠熠生辉,内部装修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开放式的办公区内,年轻的工程师、产品经理、营销人员们或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或三五成群地激烈讨论,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争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忙碌而亢奋的交响乐。墙上贴满了颠覆、生态、为用户创造全新体验、蒙眼狂奔等充满煽动性的标语海报,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乐视超级电视、乐视体育、乐视影业等各个子生态的宣传片,音量开得很大,营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向前狂奔的紧迫感。
这一切火热的源头,无他,只因为乐视即将在几天后,正式推出其新一代的超级手机——乐1S。这意味着贾会计极力构建并鼓吹的乐视生态系统,又向前迈出了看似坚实的一步。
时间回溯到2015年3月,贾会计在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要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系统,强调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打破边界,重构价值,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个宏大的蓝图,在当时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截止到目前,除了那个听起来更加遥不可及、尚在ppt阶段的“超级汽车”计划还只是个模糊的影子外,“超级电视”和“超级手机”这两大核心终端,似乎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尤其是手机业务,从今年1月份高调宣布进入手机领域,宣称要打造“生态手机”,到如今十月中旬,短短十个月时间,所谓的“超级手机”就已经迭代更新,即将面世。这种速度,在外界看来,堪称“乐视速度”,是执行力强大的体现;但在一些冷静的观察者眼中,却不免带上了一丝“大跃进”式的冒进和隐忧。
要支撑如此庞大且烧钱迅速的生态布局,资金是命脉。贾会计深谙此道。从6月初开始,他就启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其通过质押所持有的乐视网股权,以及在不同市场、通过复杂关联交易进行套现,所获资金的官方口径,无一例外都是用于支持乐视生态业务的投入、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支持业务发展。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贾会计内心深处,确实是想着将乐视生态打造成一个商业帝国的真诚愿景。但他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并且他精准地抓住了乐视网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时机,进行大规模套现。而且,他采取了一种极其巧妙且日后备受诟病的方式——不是直接减持,而是通过借款的形式,将套现所得的资金,借给乐视网上市公司使用。
这一手,不仅在当时避免了因大幅减持而对股价造成直接冲击,维持了“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正面形象,更妙的是,贾会计在借给乐视的资金的运作机制上,精心设计了一套随借随还的模式。
这一套随借随还的模式就是,乐视网根据运营需要向贾会计借入资金,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暂时归还部分借款。这套机制,就像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体系的关联公司之间,安装了一个可以随时开启和关闭的资金水龙头,为资金的频繁进出、腾挪转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通道。这也为他日后在公司出现无法挽回的时候,能够相对快速、隐蔽地从公司账户提出大笔资金。
所以贾会计将套现资金借给乐视的时候,就提前埋下了伏笔,创造了先决条件。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贾会计作为乐视网的实际控制人,其对公司的控制力是绝对性的,甚至是一言堂的。这种强势的控制力,使得公司的资金调度、重大经营和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和判断。尽管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但在贾会计强大的个人权威之下,这些治理机构就不能发挥其有效的制